棉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章 文化篇 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第2页)

至于号,则是人的外号,大多是文人给自己取的雅号。“东坡居士”就是苏轼的号,所以世人也称其为苏东坡。有时候号被使用习惯了,人们都忘记了他原有的名字,比如郑板桥,板桥就是号,燮才是名,今人只知道郑板桥,而不知郑燮。人们通常根据自己居住地的特征取自己的号,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估计他家东面有山坡。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因为他家门前有五棵柳树。至于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并不是因为爱过六一儿童节,而是代表“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再加上欧阳修本人,合为“六一”,是为“六一居士”。

33古人如何计算年份

所谓纪年方法,是指人们计算年份的方法。古人很早就意识到日子不能稀里糊涂过,特别是年份,要有先行后续的概念,以便我们“知远近、较长短”,于是各种纪年方法就应运而生。纪年的关键,在于确定一个起始年份,然后累计。古代中国是纪年方法最丰富的国家,那么都有哪些纪年方法呢?

比较早的是“王位纪年法”,即以君主即位那年为纪年起始,累计纪年,又叫君王即位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方法多见于周朝,周王室以周王即位年次纪年,各诸侯国也用自己君主的即位年次纪年。比如《左传》中的曹刿论战篇,开头第一句就是“十年春,齐师伐我”,这里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左传》是一部为《春秋》作注解的史书,而《春秋》是鲁国的史书,所以《左传》里的纪年都是以鲁国君主的即位年次纪年的。

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明确记载的纪年年份是“共和元年”,这就是一个王位纪年法。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年,那一年周厉王因统治无道被赶下了台,共伯和摄政,代行天子事,于是那一年就纪年为“共和元年”。王位纪年法第一次被记载,居然是一个君主被赶下台的年份,这实在颇具讽刺意味。从共和元年起,中国历史的记载就从来没有中断过了,尽管纪年方法有很多种,但历史一年接着一年地被记载下来,直到今天。近三千年的历史记载,一年也未中断,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骄傲!

古代最常用的纪年方法是“皇帝年号纪年法”。它与王位纪年法的区别在于:每个皇帝都有一个专门用于纪年的年号,以年号启用那年为开始,累计纪年。这种纪年方法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开始的时候,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并非只有一个年号,用几年可能就换一个年号,这叫“改元”。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即位,又会启用新的年号,但这不叫“改元”,而叫“建元”。古代发生重大意义的事件时就会改元,以示纪念。比如汉武帝的“元狩”年号,是因为汉武帝在狩猎时获得了一只珍奇异兽,所以改元。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大获全胜,这件事就发生在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

汉武帝在位55年,共使用了11个年号,其年号数量在历史上排第三。排第一的是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21年,共使用了18个年号。生活在武则天时代的人,真心不容易,有可能活着活着就忘记自己生活在哪一年。明清两朝的皇帝,多是一人一个年号,所以后世多以年号称呼皇帝,比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年号的使用,还代表着正统与归化。清朝康熙年间,江南文人编纂“明史”,书中有些地方不用清朝年号而用了明朝年号,康熙皇帝因此震怒,处决了七十多人。

年号纪年法对东亚文化圈内其他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古代的朝鲜、日本、越南也有自己的年号纪年。从唐朝开始,日本学习了中国的年号制度,至今沿用了一千多年,共使用了247个年号。本书出版的2019年,也是日本天皇年号的平成三十一年。日本选年号多从中国古典文献找出处,最爱用的是《尚书》和《周易》。就在王老师写这本书期间,日本公布了即将即位的新天皇的年号“令和”,这个年号打破了一千多年来从中国古典文献找出处的习惯,是第一个从日本古典文献《万叶集》找出来的年号。

今天我们中国仍在使用一种古代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利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排列组合来排序纪年,又名“天干地支纪年”。相传,天干和地支创立于黄帝时,最初用于祭祀与占卜。天干地支纪年使用的时候,先用第一个天干分别与12个地支顺次组合,然后再用第二个天干分别与12个地支顺次组合,以此类推排序纪年。天干有10个,地支有12个,10与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每60年天干地支就会轮回一遍。因为每个轮回中的第一个年份都是甲子年,所以古代又将60年称为一“甲子”。

古人在记录历史大事件时,有的会以年号命名。比如北宋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庆历就是宋仁宗的年号。岳飞《满江红》里写的“靖康耻”,靖康就是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钦宗的年号。用年号纪年的好处是可以迅速知道大致时间段,但确定不了具体时间点。而干支纪年能够确定时间点,所以很多大事件都以干支纪年命名。比如甲午战争,甲午年是1894年;戊戌变法,戊戌年是1898年。但干支纪年60年一轮回,对于时间久远的事,就可能会弄混。所以古人也会将年号纪年与干支纪年组合使用,年号在前,干支在后,这样纪年就能更加准确无误。比如《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秋日”就是这种组合纪年法。

古代其实还有一种“大事件纪年法”,以大人物出生的年份或大事件发生的年份为纪年起始。比如黄帝纪年,即以黄帝创制历法那年为纪年元年。辛亥革命时,就曾以公元前2698年为黄帝纪年元年,使用了一段时间的黄帝纪年,随后被公元纪年取代。民国时期还用过民国纪年,就是以民国建立那年为元年,这也属大事件纪年法的一种。今天的中国台湾地区依然使用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并用。

因为这个纪年方法的问题,王老师还闹过一个笑话。当年读大学时,我接待过一个台湾大学生夏令营。接待时发现其中有一美女,遂暗中观察,发现她佩戴的名牌上写着出生年份为“76年”,我以为是1976年,当时就蒙了——难道她是老师?一问才知道,此“76年”为台湾地区的“民国七十六年”,也就是1987年。

纪年方法的演变,体现了历史与文化的变迁,也体现着文明的传承。然而,近年听说有人提议要恢复中国传统纪年方法,更有甚者主张停用公元纪年,美其名曰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但我觉得这种形式主义要不得。已经进入历史的东西,我们尊敬与研究是对的,但真要把作古的东西从历史尘埃里扒拉出来接着用,那就有点哗众取宠了。

34元旦与阴历、阳历的起源

“元”,意为开始、第一。“旦”,意为早晨。元旦,就是新年第一天的意思。元旦作为节日,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只是最初不叫元旦,而叫元正、元日、元辰等。“元旦”第一次出现是在唐朝。但是古代的元旦和今天的元旦并不是同一天,因为古代的历法与今天不同。

中国古代使用农历,今天一般也称为阴历。这种称法并不严谨,确切地说,农历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的运行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月亮一个阴晴圆缺周期是一个月,又叫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精确时间为29日12小时44分2.8秒。阴历将12个朔望月定为一年,所以阴历一年是354天多一点。阳历则是以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所以又叫太阳历。地球公转一周即一个春夏秋冬轮回是一年,又叫一个回归年。一个回归年的精确时间为365天6时9分10秒。阳历将一年划分成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28天。

简单说,阴历以月亮为参照,先有月,后有年;阳历以太阳为参照,先有年,后有月。用阴历可以看月亮的阴晴圆缺,用阳历可以看季节的春夏秋冬。早期人类文明大多采用阴历,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因为月亮比较容易观测,30天左右就能观测一个轮回。不像太阳,365天才能观测一个轮回。心疼古代那些阳历的制定者,一年不用干别的,就观测太阳了。

中国古代最初也用阴历。但阴历有一个问题:12个朔望月是354天,比一个回归年的365天少了11天。这样的话,每过一个阴历年,时间就会提前11天。月份就会越来越提前,和季节对应不上。不过这难不倒聪明的中国古人,他们将阴历与阳历相结合——用朔望月来确定月,也用回归年确定年,二者差的天数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补齐。比如说我们用农历时会出现“闰四月”的情况,就是过完了四月又再过一个闰四月。这个临时加入的闰四月,就是为了凑齐阴历与阳历差的天数。

中国古代的各种传统历法都属于农历的范畴,其原理基本一致。但是,古代我们并不称这些历法为农历。直到20世纪60年代,“农历”的名称才出现,因其历史上长期指导农业生产而得名。农历结合了阴历和阳历的优点,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历朝历代有很多版本的农历,现行农历是沿用了清朝的《西洋新法历书》,它是四百多年前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和中国天主教徒合力编撰的。

中国古代的元旦就是按照农历确定的,农历新年第一天为元旦。秦朝时的农历,以十月定为一年首月,所以十月初一是元旦。汉武帝时,使用新的农历,将正月定为首月,正月初一就是元旦。此后的二千年,我们的元旦实际上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改用公历,公历1月1日成为元旦,沿用至今。公历是西方历法,由罗马教皇于1582年颁行,所以又叫西历或西元。周杰伦有首歌叫《爱在西元前》,就是“爱在公元前”的意思。公历是阳历的一种,纪年方式上以耶稣诞生那年为元年,累计计算。耶稣诞生前就是公元前。今年是2019年,就是耶稣诞生后的第2019年。

因为公历是西方历法,所以公历与中国传统的生肖不挂钩。有的朋友今年元旦发祝福说猪年快乐,那真是日子过糊涂了。习惯上,我们把农历的大年初一看作生肖年的开始。但是严格从历法的角度讲,生肖应该与天干地支的二十四节气挂钩,立春才是一个生肖年的正确开始。

35古人如何看时间

前两篇讲了古人计算年份的纪年法和年月日的历法。那在一天之中,古人又是如何看时间的呢?

在钟表还没有普及前,古人是通过钟鼓楼来知晓时间的。早在汉朝,我国就有了钟鼓楼报时制度。早期的钟鼓楼设在皇宫内,只为皇家服务。唐朝的钟鼓楼,早晨敲钟报时,晚上敲鼓报时,“晨钟暮鼓”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唐朝长安城实行夜禁制度,晚上不许出来瞎逛了。所以主要街道上都设立了街鼓,跟随着钟鼓楼报时,以便全城都能知道夜禁的开始。暮鼓敲完,所有人都不许出来上主街了,否则就会挨揍。所以如果你穿越回唐朝,一定要赶在白天,否则你小命不保。这不是危言耸听,唐朝真的有因为喝醉酒犯夜禁而被杖杀的例子。

如果穿越回了宋朝,就不用担心了,因为宋朝没有夜禁。宋代的城市生活空前繁荣,宋人多是夜猫子。夜猫子们夜晚也需要知道春宵几何,所以晚上也得报时。宋代夜晚负责报时工作的,一般是寺院的僧人,他们拿着铁牌子或木鱼沿街报时。古人将夜晚分为五更,每更一报时,所以报时又叫“打更”。这些僧人在天亮时还要兼职天气预报员,顺便报一下当天的天气,非常贴心。

元明清三朝,不光都城设立钟鼓楼,其他大城市也有钟鼓楼。今天西安的钟鼓楼,很多人以为是盛唐时留下的,其实那是明朝时建造的。

那钟鼓楼又是如何测算出时间的呢?古人最早通过观测太阳来测时的,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发明了测时仪器“日晷”,利用太阳照出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来测算时间。古人把时间称为光阴,所谓一寸光阴原意就是日晷上一寸影子的意思。日晷把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小时。日晷最小的刻度合今天15分钟,所以古人管15分钟叫一刻或一刻钟。在古代,一天是12个时辰,一个时辰是八刻钟。

日晷在阴天和晚上就没用了,所以古人又发明了不受天气影响的计时器——漏刻。漏刻是往铜壶里装入一定量的水,让它慢慢漏出,通过漏出水的量来确定时间,又叫“铜壶滴漏”。早期的漏刻有一个严重缺陷,由于水位高低不同导致的压力差,会出现“水位高时漏得快,水位低时漏得慢”的现象,这样计算的时间就会有较大误差。到了东汉,科学家张衡改进了漏刻,将其设计成二级漏壶,即增加一个漏壶,让水的高度变小,流得更匀速,减小了时间计算的误差。后世沿用了这种方法,在宋元时期还出现了更为精确的四级漏壶。

古代还有种更简便的计时工具——燃香。所谓“一炷香的工夫”就是这么来的。古代有专门用来计时的燃香,称为“更香”,更的原意即时间的刻度。更香用燃烧速度均匀的木料制成,有的更香上还嵌有金属珠,燃烧到固定时间时金属珠会掉落,用以提醒时间。宋代时,这种更香随着宋代的商船远行海外,其准确程度让外国人叹为观止。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价更香说:“吾人从未见其有大差误,此发明可代自鸣钟。”的确,在那个西洋钟表价值连城的年月里,更香的价格的确更亲民,更接地气。明朝时,一盘更香只需3文钱,可用一昼夜。

燃香计时是佛教传入我国后才有的。还有很多时间量词也与佛教有关。比如一弹指,合今天7.2秒;还有一瞬,合0.36秒;最快的是一念,合今天0.018秒。“就在这一瞬间,才发现,失去了你的容颜”——0.36秒就会失去,的确是太快了。

明朝中叶后,西洋钟表作为礼物和商品进入中国。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自鸣钟送给万历皇帝,钟表进入中国古代宫廷。到了清朝,上层贵族和官方已经普遍使用钟表作为计时工具了。

36中秋节与月饼的起源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端午同为当今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历史上,中秋节形成的时间最晚,而且其形成过程还受到了外国非常大的影响。这个外国不是远邦,而是近邻韩国,那时候叫作新罗。从某种角度讲,中秋节在最初诞生的时候,是不折不扣的“洋节”。

学者考证,唐朝之前中国并无中秋节。唐朝时,文人墨客喜欢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赏月吟诗,因为这天的月亮格外圆又亮。慢慢就形成了八月十五赏月的传统,但并未形成节日。唐朝境内有很多新罗留学生和侨民,他们在八月十五有节庆的传统,以纪念历史上这一天曾取得过对外战争的胜利。唐朝文化包容开放,唐朝人很爱过洋节,受到新罗人的影响,就将赏月传统和新罗的节庆相结合,形成了八月十五过节的传统。唐朝文化上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影响了周边国家,也体现在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放”和“收”是唐朝文化的姿态,既能对外输出,又能吸收外来。

到了宋朝,中秋节已经完全中国化了,风俗习惯已与新罗迥异,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听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不太高兴了,凭什么说我们的中秋节起源于韩国?韩国已经抢了端午节,难道还要把中秋节送给他们吗?莫急,其实韩国在端午节申遗的时候,已经在申请文本开篇申明: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其实,我们真的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小肚鸡肠,同属于中华文化圈,他们受中国文化影响了两三千年,直到今日依旧喜欢来自中国的元素,这恰恰说明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很大。此外,韩国、日本等国保留了中国文化的诸多传统和样式,实际上是在帮我们传承古风。我们不光不该生气,还应感到自豪。

后来,中国人有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至于为何要在中秋节吃月饼,说法众多,在此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相传元朝末年,民众不满当朝的统治,纷纷起义。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建议,在八月十五中秋这一天号召民众起事,通知的办法就是挨家挨户赠送圆饼子,称之为月饼。饼里面都塞了纸条,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鞑子指的就是以蒙古族人为首的当朝统治者,反元起义就这样开始了。月饼就是这样起源的。可是经学者考证,“月饼”最晚在南宋就已出现,与杀鞑子没有关系,这只是个传说。

37“七尺男儿”到底多高

布谷鸟(姐弟骨科)  心安即是归处  孽欲青春  重生十六当学霸  我不想让你一个人  人间值得  家里蹲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你要我的哪颗心  秦时明月之道家师叔祖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月亮和六便士  我靠直播做海鲜成了星际团宠  拾星(1v1 H)  重生九零:巧妇小厨娘  一切从穿越火线开始  农门毒妇  请叫我推土机  农门长嫂:药香娘子致富记  军门枭宠:惹火辣妻拽上天  那个神秘的双生姐妹花  

热门小说推荐
剑魁

剑魁

这是炼气士的世界。朝廷覆灭,百家当道,十六州中煌煌盛世,机关城下百鬼夜行。飞船傀儡妖鬼山海兽神通符法魇镇炼气术!风雨如晦,乱世倾轧之下,谁能勘破迷雾?少年走入众圣棋局,终成执子之人。如果您喜欢剑魁,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婚妻将至

婚妻将至

关于婚妻将至闺蜜成继母?甩掉身家拥有上百亿的男友?如此世界最疯狂的事情,你能想到吗?她带她进她家,住她家,没有想到却给自己找了个后妈,意外得知被甩的男人居然是霍氏继承人的弟弟,原本说好了两个人要组合在一起进行报复,可是为什么弟弟却变成了哥哥?他们领了证,没有想到的是错误的开始,却变成了正确的结局。且看豪门千金如何斗闺蜜后妈,如何斗婆婆,如何斗情敌,如何斗狠心的爹地,如何将公司拿到手,只有女强,没有女弱,爽到极...

美人多骄

美人多骄

美人如此多娇,曾引无数俊彦竞折腰!穿越成了绝色美人,面对心怀各异心思深沉的俊彦们,夏云锦压力很大。...

权少豪宠小宝贝

权少豪宠小宝贝

一场见不得光的契约结束,她又被他抓回身边,这一次成了人人羡慕的权太太。第二天早上,她扶着腰,请问权少,你是电动的吗?我是不是,你不是最清楚?他是商界帝王,却唯独对她霸道强宠索爱无度。前男友如果您喜欢权少豪宠小宝贝,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娇妻凶猛:冥王大人,你别跑

娇妻凶猛:冥王大人,你别跑

嘤嘤嘤,冥王你休想始乱终弃!江乘月抱着冥王的大腿啜泣道。路遥一脸黑线,他堂堂冥界之王,怎么能被传抛弃老婆?可是他要去处理公务啊!他的语气既宠溺又无奈要不我变个分身陪你?江乘月倔强地说我不!就要你本体!好好好于是,他搂着她一起去处理公务,闪瞎了冥府的一群单身狗。这剧本好像有点不对吧?怎么是娇妻主动追冥夫???某作者默默念叨着。江乘月呲牙咧嘴地说姐乐意!你开心就好。如果您喜欢娇妻凶猛冥王大人,你别跑,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重生之出人头地

重生之出人头地

关于重生之出人头地重生1998年,面对前仇旧恨,林风用理智战胜了心魔,步步为营,终于出人头地,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成就了财色双收的辉煌人生。...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