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0018 福王进京(第1页)

十四日,得到消息的南京诸大臣全体出动,前往燕子矶去晋见新主子,再一次表达了同心翊戴的诚意。经商定,福王准于翌日——也就是四月十五摆驾进城。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不过,鉴于眼下正处于国变的非常时期,为着防备不测,这些行动事前都没有向外公布。直到四月十五这一天,才由兵马司派出兵校,在福王进城所行经的路线上加强戒备,同时指示沿途的里长,让临街的店铺和住户在门前摆出香案,以备到时顶礼拜迎。

将近巳时,一切布置就绪。福王朱由渠自三山门登岸后,要先到孝陵去拜谒行礼,暂时还不进城。所以坐镇在朝阳门的巡城御史郭维经,也尚未下令净街。那些挑担的、乘轿的、走路的人依旧来来往往。

虽然直到此时,他们还不知将要发生什么事,但自从北京的噩耗传来后,就一直处于恐慌的等待之中的士民们,仍旧根据几天来宫城内外的一系列异常举措,猜测到一位新的皇上,就要君临这座昔日的首都了。他们自然不了解,这位新皇帝的产生,背地里经历了怎样紧张激烈的较量;他们甚至也不关心,是由这位王爷还是那位王爷来坐龙廷,对于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他们只是根据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规矩,认定这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就像不能设想光有一座庙宇,里面却没有菩萨一样,只要那大殿上的宝座不再空着,他们就觉得一切又有了庇佑和保障,重新变得心安理得,甚至有点喜气洋洋了。正是这一发现,使得正从兵部衙门里走出洪武门来的陈贞慧,一边打量着街上的情景,一边不由得暗暗苦笑。

陈贞慧是直到前天,才接到史可法的通知,从浦口赶回南京的。在此之前,他对于事变的发生还一无所知。当经历了最初的惊愕,以及明白局面已经不可挽回之后,他也如同他的社友们一样,感到异常的愤恨和沮丧。

福王上位,东林复社诸君前途未卜,能不能众正盈朝的执掌国政已成未知,正因如此,前一阵子,陈贞慧和他的朋友们才那么坚决地排斥本来是名正言顺的福王,而拥护半路出家的潞王;

后来潞王立不成,桂王也总算勉强可以接受。谁知到头来,马士英突然变卦,携三镇大军武力拥立福藩,江北刘泽清也迅速倒戈,东林方面只能选择妥协,使之前的努力化为泡影。

陈贞慧失望之余,颇有些痛心疾首。不过,他也明白,事情到了这一步,光愤慨不平是没有用的,眼下最紧迫的事情,是如何依据变化了的形势,迅速建立起一道新的防线,寻找任何可能翻盘的机会。

鉴于在前一个回合的较量中,东林派那些大臣们令人惊异地表现得顾虑重重、而且意见不一、各行其是,陈贞慧就愈加觉得,他的那个让社友们进入各个重要衙门充当幕僚的设想,是十分必要的。

事实上,无论是就协调本派掌权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形成坚强有力、一致对外的抗争态势而言,还是就谋求对这些人物的想法和行动发挥影响,以达到众正盈朝的局面,都少不得这样一条可靠的、能够相互支持的联系纽带。

所以,他今天把社友们召集到正阳门外的酒楼上去会面,一方面固然是为着稳定军心,另一方面也是为着敦促社友们,尽快把他的那个设想付诸实行。

这当儿,街上的气氛已经完全变了样,早些时候还熙来攘往的行人,仿佛被突如其来的一阵狂风刮得一干二净。宽阔的、司以容得下五匹马从容地并排前进的街道两旁,如今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军校。他们身上挎着腰刀,手中还拿着皮鞭,正虎视眈眈地环顾着。一位头戴乌纱,身穿圆领青袍的官员,正领着一群衙役,神色紧张地往来巡视。

每当发现有不顺眼的地方,他就用手一指,让手下的衙役或军校迅速前去纠正。不用说,在这种空前严格的防范措施弹压下,绝大多数的居民都已经躲进自己的屋子里,不敢露面。

即使是顶爱凑热闹的一些人,也只能规规矩矩地守在街口的木栅栏后面,探头探脑地往外张望。当然,还有一些得到特许的人家——主要是临街的住户,则忙着在门前设案焚香,看样子准备在福王銮驾经过时,跪拜行礼,以表达他们的拥戴之情。

“嗯,来了!来了!”忽然有人激动地、小声地说。周围的士民百姓也随之稍稍发生了小小騷动。陈贞慧怔了一下,向窗外望去,发现街道上依旧空荡荡的,但气氛却变得更加森严、肃杀,就连那些官员和差役也全都停止了走动,在街旁的屋檐下各自站好了位置,并且一律把脸孔朝着南面,目不转睛地屏息以待……“来了?哦,是的,来了!”这么醒悟过来之后,陈贞慧也就赶紧收敛心神,朝人们张望的方向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并为迟迟不见进一步的动静而焦躁不安……

终于,一阵轻微的响动,有如秋雨洒落地面,打破了难耐的静寂——那是一阵马蹄声,自远而近,从南边一路传来。过了片刻,一组手执旗帜的戎装甲士出现了。

他们奔驰得并不特别迅速,所以陈贞慧清楚地分辨出,先过去的是二名手执红色令旗的骑手。

他们的露面,等于正式宣告:福王的车驾已经临近了。于是,一刹那间,街道上变得愈加肃静,反之,那得得的马蹄声,听上去却更加清脆有力,一下一下,仿佛全都敲在人们的心上。令旗过去之后,接着是四面清道旗,各由一名甲士擎着,并马而来。

又过了片刻,一队旗手出现了。不过,在他们手中随风舒卷着的,并不是太子专用的六龙旗,但也不是亲王的用旗,而是按五行方阵式排列的黄、青、黑、赤、白等五面旗子。每面旗下各自行进着六名弓弩手。他们身上的战衣也按本旗分为五色——这无疑是一种折中的做法,以表示福王的身份与太子尚有一定的差距。

十四日,得到消息的南京诸大臣全体出动,前往燕子矶去晋见新主子,再一次表达了同心翊戴的诚意。经商定,福王准于翌日——也就是四月十五摆驾进城。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不过,鉴于眼下正处于国变的非常时期,为着防备不测,这些行动事前都没有向外公布。直到四月十五这一天,才由兵马司派出兵校,在福王进城所行经的路线上加强戒备,同时指示沿途的里长,让临街的店铺和住户在门前摆出香案,以备到时顶礼拜迎。

将近巳时,一切布置就绪。福王朱由渠自三山门登岸后,要先到孝陵去拜谒行礼,暂时还不进城。所以坐镇在朝阳门的巡城御史郭维经,也尚未下令净街。那些挑担的、乘轿的、走路的人依旧来来往往。

虽然直到此时,他们还不知将要发生什么事,但自从北京的噩耗传来后,就一直处于恐慌的等待之中的士民们,仍旧根据几天来宫城内外的一系列异常举措,猜测到一位新的皇上,就要君临这座昔日的首都了。他们自然不了解,这位新皇帝的产生,背地里经历了怎样紧张激烈的较量;他们甚至也不关心,是由这位王爷还是那位王爷来坐龙廷,对于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他们只是根据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规矩,认定这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就像不能设想光有一座庙宇,里面却没有菩萨一样,只要那大殿上的宝座不再空着,他们就觉得一切又有了庇佑和保障,重新变得心安理得,甚至有点喜气洋洋了。正是这一发现,使得正从兵部衙门里走出洪武门来的陈贞慧,一边打量着街上的情景,一边不由得暗暗苦笑。

陈贞慧是直到前天,才接到史可法的通知,从浦口赶回南京的。在此之前,他对于事变的发生还一无所知。当经历了最初的惊愕,以及明白局面已经不可挽回之后,他也如同他的社友们一样,感到异常的愤恨和沮丧。

福王上位,东林复社诸君前途未卜,能不能众正盈朝的执掌国政已成未知,正因如此,前一阵子,陈贞慧和他的朋友们才那么坚决地排斥本来是名正言顺的福王,而拥护半路出家的潞王;

后来潞王立不成,桂王也总算勉强可以接受。谁知到头来,马士英突然变卦,携三镇大军武力拥立福藩,江北刘泽清也迅速倒戈,东林方面只能选择妥协,使之前的努力化为泡影。

陈贞慧失望之余,颇有些痛心疾首。不过,他也明白,事情到了这一步,光愤慨不平是没有用的,眼下最紧迫的事情,是如何依据变化了的形势,迅速建立起一道新的防线,寻找任何可能翻盘的机会。

鉴于在前一个回合的较量中,东林派那些大臣们令人惊异地表现得顾虑重重、而且意见不一、各行其是,陈贞慧就愈加觉得,他的那个让社友们进入各个重要衙门充当幕僚的设想,是十分必要的。

事实上,无论是就协调本派掌权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形成坚强有力、一致对外的抗争态势而言,还是就谋求对这些人物的想法和行动发挥影响,以达到众正盈朝的局面,都少不得这样一条可靠的、能够相互支持的联系纽带。

所以,他今天把社友们召集到正阳门外的酒楼上去会面,一方面固然是为着稳定军心,另一方面也是为着敦促社友们,尽快把他的那个设想付诸实行。

这当儿,街上的气氛已经完全变了样,早些时候还熙来攘往的行人,仿佛被突如其来的一阵狂风刮得一干二净。宽阔的、司以容得下五匹马从容地并排前进的街道两旁,如今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军校。他们身上挎着腰刀,手中还拿着皮鞭,正虎视眈眈地环顾着。一位头戴乌纱,身穿圆领青袍的官员,正领着一群衙役,神色紧张地往来巡视。

每当发现有不顺眼的地方,他就用手一指,让手下的衙役或军校迅速前去纠正。不用说,在这种空前严格的防范措施弹压下,绝大多数的居民都已经躲进自己的屋子里,不敢露面。

即使是顶爱凑热闹的一些人,也只能规规矩矩地守在街口的木栅栏后面,探头探脑地往外张望。当然,还有一些得到特许的人家——主要是临街的住户,则忙着在门前设案焚香,看样子准备在福王銮驾经过时,跪拜行礼,以表达他们的拥戴之情。

“嗯,来了!来了!”忽然有人激动地、小声地说。周围的士民百姓也随之稍稍发生了小小騷动。陈贞慧怔了一下,向窗外望去,发现街道上依旧空荡荡的,但气氛却变得更加森严、肃杀,就连那些官员和差役也全都停止了走动,在街旁的屋檐下各自站好了位置,并且一律把脸孔朝着南面,目不转睛地屏息以待……“来了?哦,是的,来了!”这么醒悟过来之后,陈贞慧也就赶紧收敛心神,朝人们张望的方向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并为迟迟不见进一步的动静而焦躁不安……

终于,一阵轻微的响动,有如秋雨洒落地面,打破了难耐的静寂——那是一阵马蹄声,自远而近,从南边一路传来。过了片刻,一组手执旗帜的戎装甲士出现了。

他们奔驰得并不特别迅速,所以陈贞慧清楚地分辨出,先过去的是二名手执红色令旗的骑手。

他们的露面,等于正式宣告:福王的车驾已经临近了。于是,一刹那间,街道上变得愈加肃静,反之,那得得的马蹄声,听上去却更加清脆有力,一下一下,仿佛全都敲在人们的心上。令旗过去之后,接着是四面清道旗,各由一名甲士擎着,并马而来。

又过了片刻,一队旗手出现了。不过,在他们手中随风舒卷着的,并不是太子专用的六龙旗,但也不是亲王的用旗,而是按五行方阵式排列的黄、青、黑、赤、白等五面旗子。每面旗下各自行进着六名弓弩手。他们身上的战衣也按本旗分为五色——这无疑是一种折中的做法,以表示福王的身份与太子尚有一定的差距。

综穿之雪色随心  无限道途  何如一神仙  我才不是王佐之才  孤鸿阑珊  [盗墓同人] 天上掉下个娇娇蛇盗墓:张家族长的那伽蛇  从妖魔走出的人仙  人在花店,开局契约S级花灵  都市炼金术士生活指南  惹火娇妻,用力宠!  [综影视] 魔道诉衷肠  诸天从茅山开始  我男朋友世界第一可爱  末日轮盘  这反派谁爱救谁救  官路迷局  源晶之尘  三花世界168  空间小地主:猎户相公太粘人  那年,雨落花开  

热门小说推荐
龙宫弟子的自我修养

龙宫弟子的自我修养

作为一名龙宫弟子,需要帅气和实力并存。帅气风宁已经有了,但是实力他看向自己的师父。这个只会说一句话的东海龙王龙宫法术,玄妙精深如果您喜欢龙宫弟子的自我修养,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盛世医妃,冷王求放过

盛世医妃,冷王求放过

一朝穿越,竟要她与猪成婚!她,诺亚医学院的医学天才,医毒双绝。他,加洛国至高无上的祈王殿下,振威天下冷情冷性又冷酷,唯独对她强势霸道纠缠不休,誓不放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抗战之泣血残阳

抗战之泣血残阳

漫漫抗战十四年,中国军人用血肉在抵抗日军的暴行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之际,总有那么一些人,抛妻弃儿,义无反顾的踏上征途这里没有杀鬼子如同屠狗的淋漓,只有中国军人以命换命的决绝这里没有能拯救中国的发明,只有手持简陋装备的士兵,用自己的手中可怜的钢枪和薄弱的血肉之躯,来面对鬼子的飞机大炮坦克甚至毒气...

大唐虎贲

大唐虎贲

关于大唐虎贲在隋末动乱之际,一位少年虎贲横空出世。他就是罗士信,演义小说中罗成的历史原型。十四岁从军,单骑于敌阵前挑战,无人敢应。隋炀帝闻其名,令画师画下他战场上的相貌来观看。他重情重义,骁勇...

江湖位面小人物

江湖位面小人物

江湖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大人物。沈浪叶开陆小凤李寻欢楚留香花满楼燕南天西门吹雪青龙老大他们的名字早已印刻在了千古的江湖之中。当少年穿梭位面,一个一个地认识了他们之后,少年才渐渐真正明白江湖的道理。这些大人物之所以是大人物,绝不是仅仅因为他们高深的武功,过人的智慧而已。如果您喜欢江湖位面小人物,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综武侠:从小李飞刀侄子开始

综武侠:从小李飞刀侄子开始

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李忘尘等等,二叔,你说咱们家的七大进士,是你,我爹,我爷爷,李秋水,李沧海,李沉舟和李淳风?李寻欢准确来说,李沉舟不算咱们李家人,只是外人借姓罢了,他要出身,李家要名气,一桩交易。李忘尘那李秋水,李沧海是李寻欢她们身在大宋,是李家大宋分家的代表,当年女扮男装得了进士。而我则算是大明李家的代表,至于大唐李家嘛李忘尘我知道了,代表是李淳风。李寻欢错,李淳风和李沉舟的情况差不多,只是攀附亲戚而已。真正的李家嫡系是当朝大唐天子李治大宋大明,其实都是大唐皇室的分支,咱们都算是皇亲国戚。李忘尘啊这李寻欢所以你李忘尘我还是不念书!唐宋明三分神州,金古黄梁温五界混乱。这是个综武侠世界。而李忘尘的故事,从小李飞刀的侄子,逍遥派的传承者,大唐皇室的选房亲戚,江湖令系统的持有者开始。如果您喜欢综武侠从小李飞刀侄子开始,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