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人类人格中,最关键的是个人在争取优越感时所做的努力,这一点存在于我们心灵生活的方方面面。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了解个人生活方式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助益。首先,我们能够挑选一种行为作为研究的素材,可是,无论选的是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一个人人格的核心体现;其次,它使得我们能够研究的材料变得非常丰富,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思想、感觉或行为来进行研究。在研究某一行为时,我们可以找到各种方式来纠正由于轻率而犯下的错误。除非我们认为所研究的行为只是整体的一个部分,否则,我们就无法判断其意义。然而,所有的表现都能让我们找到同一种答案,因为这些表现所陈述的是同样的事情。我们像一群考古学家,探寻着各种古代工具,寻找陶瓷碎片、断壁残垣、破损的石碑及古代书籍,试图从中了解已经毁灭了的城市生活。只不过,我们所研究的是人类内部结构,而非已经毁灭的事物。也就是说,能够将原本的意义不断地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活动人格。
了解一个人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个体心理学或许是所有心理学中最难掌握和运用的。我们必须集中精力找到人格整体,在整个事情一目了然之前,我们必须保持好奇心。我们所需要的灵感,要从细节中寻找,比如,一个人怎样进入他的房间、一个人微笑的样子、走路时的神态等。在某一点上,我们或许会感到困惑,然而,我们总会及时得到纠正和肯定。心理治疗其实是一种需要合作的练习和实验。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保持对他人的兴趣。我们需要换位思考,要竭尽全力去了解真相。我们要解决病人的态度和所遇到的问题,就算我们自认为很了解他,也不能说明我们是正确的,除非,他自己了解自己。一个真理,倘若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就不是真正的真理,它只表示我们还缺乏了解。有些学派提出“负转移和正转移”(negativeandpositivetransference)这个不属于个体心理治疗范畴内的概念,其原因就是不知道这一点。或许,用纵容的方式和一个放纵的病人相处,可以博得他的欢心,但是,也会使他更想凌驾于别人之上;如果我们忽视他,便会引起他的敌意,他会拒绝治疗,渴望我们向他道歉,以表示他的做法是正确的,这样才会继续接受治疗。其实,我们应该表现出个体对同类的兴趣而不是轻视或纵容他,这种兴趣是最真实而客观的。我们需要和他合作,找到他的困难,从而成全他的幸福及别人的利益。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我们不会期望那种“转移”的现象,不会摆出强势的姿态或者让他感觉到不负责任。
经研究,人类的记忆是最能显露个人心灵秘密的。记忆能够让人回忆起自身的限度和环境,是可以随身携带的一种载体。一个人的记忆不是偶然的,因为,个体的记忆通常记载着他自认为重要的事件,这是从数以万计的印象中筛选出来的。所以,记忆可以称作他的“生活故事”;在记忆的驱使下,他可以安慰或警告自己,从而致力于实现个人目标,并按照旧有经验,以已经试验过的形式作为参照来对付即将发生的事。
我们不难观察到个体是怎样依靠记忆来调节情绪的。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悲观失望时,他会回忆起以前类似的经历。比如说,一个忧郁的人,他的记忆几乎都是带有悲观色彩的。如果他乐观向上,同样也会选择与之相对等的记忆,他的记忆通常是愉快的,会让他感觉更加愉悦。同理,当他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也会借助记忆来让自己的心境变得更加平和。所以说,记忆和梦都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一些人在面临重要抉择时,都会梦见他顺利地摆脱了困境。他们会把抉择当作一种历练,从而想尽快找到成功的感觉。每个人心境的结构和平衡,都影响到个人心境的变化,因为他们所遵循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感到忧郁,那么,当他回想起自己的成功往事时就会摆脱忧郁的感觉;如果他认为自己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不幸,那么,他的记忆中一定只充斥着那些所谓的倒霉事。记忆和生活的样式是同步的。如果一个人在优越感目标的驱使下认为他人都看不起自己,那么,他的记忆中一定都是被侮辱的事件。他的记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变化的。他的记忆中将会出现不同的事,否则,他就会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他记忆中的同一事件。
早期的回忆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根源以及最简单的表现形式都会如实反映在记忆中。我们可以通过记忆来断定一个儿童是被忽略还是被宠溺,他是否能够与人合作,他喜欢和哪些人相处,他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如果一个儿童视力不佳,并且努力想要看得更清楚,那么,他的记忆中,会有很多事物都和视觉相关联。他在回忆过去时可能会讲:“我仔细查看周围……”他或许会描绘各种形状和色彩;如果一个儿童行动不便,渴望运动,则会把这样的想法表现在记忆中。如果一些记忆从一个人童年起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么,它们必定是他所感兴趣的。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他的目标和生活方式,则要研究他的个人兴趣。这个结论说明早期记忆在心理辅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另外,早期记忆还能反映儿童与父母或家庭成员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记忆是否正确是无关紧要的,它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很早以前,我就变成这样的了。”或“早在童年时代,我便知道世界是这样的了。”
在记忆中,最关键的是他能够回忆起来的最早的事情及他所采取的描述方法。最初的记忆是一个人人生观的雏形。通过最早的记忆,我们能够看出他发展的起始点究竟是什么。
最初的记忆是我们在研究人格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有的人会说他们无法确定所发生事件的先后顺序,或者干脆回忆不起来,然而,这样的状况对于我们而言也算是一种启发。我们可以由此判断他们是否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或者愿意合作。通常人们都是非常乐意提及最初记忆的,对他们而言,那些都是单纯的事实,并没有什么隐含的特殊意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他们的最初记忆,一般情况下,人们会从记忆中表露出与其他人的关系,生活中的目标以及他们是怎样看待周边环境的。由于最初的记忆中包含着很多有效信息,我们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对象,让学生各自写下最初的记忆,倘若我们可以理解这些记忆,那么,我们便掌握了有价值的信息。
下面,我们用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论断的正确性。假设我们并不了解研究对象的各方面情况,仅仅掌握了他们的最初记忆。我们可以用他们人格中的其他表现形式来检验我们从中发现的有效信息,这对于我们来讲,相当于一个训练,用以增强我们的判断力。我们需要具备辨别真假的能力,也必须学会对比。尤其是通过一个人所受的训练来判定他是否喜欢合作;他是胆小怯懦还是信心十足;他独立自主还是对他人充满依赖;他只想收获还是懂得付出。
例一:
“由于我的妹妹……”我们必须注意是什么人出现在他最初的记忆中。当他这样描述时,我们可以判断妹妹曾经一度成为他的阴影,并影响着他。他们之间的状态应该是对立的,这种关系类似于竞争对手。我们也能够了解,这样的关系对他来说是种困扰。当一个儿童和某一个人对立时,就不会与他合作。但是,我们的猜测也未必准确,或许他们是好朋友。
“由于妹妹年幼,所以我必须等着她长大,否则我也不能出去。”由此可见,他们的关系确实是敌对的。我们可以推测研究对象的心理:“因为她还小,所以我必须等到她长大了才可以出去,妹妹妨碍了我的自由!”倘若这样的解释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理解当事人的感受:“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受到他人的限制更糟糕的了,那等于失去自由。”可见,当事人多半是女孩。
“后来,我们的起点是同步的。”其实,我们不认为这样的教育对于女孩来说是科学的。她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因为妹妹小,她就必须等着妹妹。这是女孩一直以来所坚信的解释。她感觉一直在迁就着妹妹,自己却备受冷落。她很可能会迁怒于母亲,或许她还会因此和父亲显得更加亲密。
“我记得,妈妈说过就在我们去上学的当天,她感觉格外孤单。她还说她在那天下午时不时地跑到门口张望,希望我们赶紧回来。”通过这样的表述,我们能够看出这样的行为缺乏理性——女孩看到了母亲的不安。显然,这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女儿也能够体会到这一点。但是,她是多么缺乏安全感。倘若我们找女孩谈话,或许她会说母亲是更偏袒妹妹的。这样的事情并不稀奇,最小的孩子通常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从整个回忆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姐姐对妹妹是有敌意的,她认为妹妹妨碍了她,她可能会因此而产生忌妒的心理。她若是讨厌年轻的女士,也就不足为奇了。很多人都对年长产生恐惧感,一些妇女会忌妒比自己年轻的女性。
例二:
一个女孩子回忆道:“我最早的记忆来自三岁时祖父的葬礼。”可见,死亡这件事对她而言,印象深刻。这说明她将死亡看作最危险的事。从各种事实中,她得出了“祖父会死”这一结论。我们还能猜到,祖父一定很宠爱她。祖父祖母和父母不同,他们只是希望孩子依赖他们,从而获得心灵的满足感。老人们很难从现有文化中感受到自身价值,因此,他们会用某些方法来说明自己很重要,比如容易生气等。我们可以理解,祖父一定非常宠爱这个女孩,因此,祖父的去世让女孩无法接受。
“我记得,他脸色苍白,四肢僵硬地躺在棺材里。”其实,本不应该让一个三岁的孩子看到尸体,而且还是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很多孩子都表明无法忘记看到尸体时的感觉,就像这个女孩一样。他们会想方设法消除这样的阴影,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梦想成为医生。在他们看来,医生是可以和死亡抗衡的。因此,医生的最初记忆通常都含有死亡。女孩的视觉是敏感的,通过女孩的描述,我们看到了她对尸体的印象。
“接着,有人把棺材放进坟墓,当时,有一些绳子被拉了出来。”这是女孩所看到的画面。我们更能确定她的视觉是敏感的。“当时我吓坏了,从那以后,再听到我熟识的人到另一个世界去的消息,我会害怕得浑身颤抖。”
这依旧是她对死亡的印象。假如我找她聊天,当问到她的梦想时,或许她会回答:“医生。”如果她满脸茫然,我会引导她:“你觉得医生或护士怎么样?”她之所以会说“到另一个世界去”,就是用这种说法来补偿自己对死亡的恐惧。从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她和祖父关系很亲密,她的视觉比较敏感,对于死亡她印象深刻。在她的印象里,“我们都会死去”是客观事实,然而,我们的注意力本应该被其他事情吸引,而不是仅仅对死亡产生兴趣。
例三:
“我的父亲在我三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出现在记忆的起点。我们可以猜测,比起母亲,她对父亲的兴趣更浓。对父亲感兴趣应该是发展的第二阶段。儿童最开始总是先对母亲感兴趣,因为在一开始,母亲与儿童的合作比较多。儿童依赖着母亲,她的心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母亲而展开的。假如她对父亲更加感兴趣,那说明这个母亲很失败。这意味着孩子不满意自己的处境,通常这是因为诞生了更小的婴儿。如果在回忆中发现有新生婴儿,那我们的论断就是正确的。
“爸爸买了一对矮种马给我们。”我们必须注意到其他的孩子,因为她不是独生子女。“爸爸将它们牵到我面前,比我年长三岁的姐姐……”看来,我们的解释是需要修正的。事实上,这个孩子年纪是最小的,而我们以为她是姐姐。或许,母亲更加宠爱她的姐姐,因此,女孩才会回忆起父亲买了矮种马的事件。
“姐姐牵着马喜气洋洋地走在街上。”这个姿势是多么得意。“我的马跑得太慢了,它总是跟在另一匹后面。”这是因为她的姐姐走在前面!“我绊倒了,马拉着我在地上跑。这次经历以兴高采烈开始,却落得个沮丧的结局。”姐姐处处占据上风,她是胜利者。我们可以猜测,女孩是说:“假如我稍不留神,姐姐就会处于优势地位。我像个失败者一样被她击败。占领先机是唯一获取安全的方法。”因此,我们也可以判断:她的母亲宠爱姐姐,她不得不转向父亲。
“之后,虽然姐姐的骑术不如我,但我始终抹不去那次留下的阴影。”现在,我的所有猜测都得到了验证。我们看到有一种竞争存在于两姐妹之间。妹妹认为:“我不能总在后面,我要赶上去超过她。”我曾经论证过,年纪偏小的孩子往往会存在竞争对手,而他们又求胜心切。这个女孩就是这样,她所经历的事情不断地提醒她:“我要永远保持第一,走在别人后面是件非常危险的事。”
例四:
“我最初的记忆是姐姐带着我出席各种宴会或社交场合。我出生那年,她正好18岁。”由此可见,这女孩能感觉到她处于社会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她比其他人更乐于合作。姐姐比她大18岁,姐姐所处的位置类似于母亲。在家里,姐姐最宠她,姐姐也成功地将她的兴趣扩展到周围人的身上。
分手头条 情敌总来搞破坏 玩火自焚 无声告白 我真的没有卖人设[娱乐圈] 网游之独战天下 (正版)奔月 七彩天使心 国家发的女朋友 快穿之睡了反派以后(H) 此处已被手动和谐 中国哲学简史 穿越渣夫狠妻 暮冬(父女) 谁家男主又崩了 偶像的性欲处理方法(1v1,高干,高H) 总裁大人你好棒 分手再说我爱你 悍医 聚塔称尊
关于神秘总裁的双面宠爱双重人格虐心追妻闻清做陆文宴的小跟班做了十年,也偷偷爱了他十年,不过这并没有换来他的一丝青眼。一场变故,闻清被陆文宴赶出陆家,几乎成了盲人。就在她被设计的险些坐牢的...
关于求生三国在乱世能白手起家吗,世人会认可一个无名之人吗?现代高中生周易穿越到三国成为周仓,他会怎样求生,又会改变哪些人的命运?历史还会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行吗?...
关于龙域人皇重生有两个含义。一为死而复生,着重生一为重获新生,求的是新。本书就是讲述一个重获新生的故事。逝者已矣,何必再纠结,只因着冥冥中的那根红线,走下去即是,无需回头。黄棣的故事,从掉进龙域的一刻开始出发...
2018二次元拜年祭征文参赛作品如果您喜欢我在漫威刷好感,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许时然,我送你的那些东西呢?都在呢,都在家里。哦,那闲鱼上看到的不是我的。求求你,我的生活费。叫我什么?予清哥哥。不对。啊?叫爸爸。滚!拥有一个可以肆意打骂,随叫随到的竹马是一种什么体验?许时然写了1000遍道歉信后恨不得把林予清脸撕烂,要不是为了她的钱包,她怎么可能如此低声下气。学校里的人都说林予清是男神,长得帅,成绩好,其实她也觉得,只是她是女孩子,女孩子怎么能太过主动呢?他什么时候能明白自己的心意啊,小不开窍,姐姐中意你好久了。喂,不是说好兔子不吃窝边草吗?笨死了,没听过近水楼台先得月。暴躁拽姐小青梅×腹黑清冷学神竹马如果您喜欢偏宠小青梅病娇竹马狠凶猛,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红袖读书首届全球征文大赛参赛作品如果您喜欢八零小俏媳首长,宠上瘾,别忘记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