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却说齐王司马冏的军队到达颍阴,正与张泓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司马冏的军队失利,死亡达数千人,辎重也有一半被夺去。司马冏收集败兵,想要再战,于是分兵渡过颍水,又被张泓阻拦,无法前进。张泓于是在颍水之上列阵,日夜防守。孙辅等人也陆续会合,和张泓分别屯兵。司马冏趁夜袭击,张泓的军队不动,只有孙辅惊恐后退,逃回洛阳,到宫阙入内报告说:“齐王兵势强盛,势不可当,张泓等人已经战死了。”赵王司马伦不禁颤抖,迅速召来三个儿子司马虔以及许超入宫保卫。许超匆忙赶回,司马虔也接着到达,正赶上接到张泓的捷报,说自己击退了司马冏的军队,于是又派许超前往军前。各位看官!试想打仗出兵,全靠纪律,忽而召回,忽而派遣,怎能不让人生疑,自己挫伤锐气?司马伦的愚蠢浅陋,在这里更加明显。不过齐王司马冏并非将帅之才,还在颍上相持,一时不能攻入。张泓并且指挥军队渡过颍水,直接攻打司马冏的营地,司马冏几乎被乘虚而入,幸好部众奋力截杀,打败了张泓的部将孙髦、司马谭,张泓才退去。孙髦、司马谭部下的败兵,散归洛阳。孙秀还谎称得胜,在都城中宣告,说已经击破司马冏的营地,朝中大臣都来祝贺。不久孙会的败报又到,再也瞒不住了,吓得这个伪皇帝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如此没用,也想当皇帝,多么可笑?原来孙会与士猗、许超,出兵抵御司马颖的军队,行进到黄桥,一鼓作气,打败了司马颖的前锋军士,俘虏斩杀多达一万多人。司马颖想要退守朝歌,参军卢志进谏说:“现在我军失利,敌军刚刚得志,势必轻视我们,如果我们退缩,士气就会沮丧,不能再用。况且胜负是兵家常事,不如再挑选精兵,出奇制胜,才能够成功。”司马颖于是淘汰弱兵留下强兵,涕泣宣誓,激励众人之心,鼓足勇气再前进。孙会等人果然轻视司马颖,不再设防,等到司马颖的军队到了营前,才驱兵出战。这次接战,和前次大不相同,司马颖的军队都怀着怒气前来,好似江上的秋潮,一发不可阻挡。孙会与士猗、许超,见来军如此厉害,不由得胆战心惊,步步后退。战斗了两三个时辰,只见头颅乱滚,血肉纷飞,部下的士卒,除战死外,多半逃亡,孙会料想不妙,拨马先逃,士猗、许超相继惊恐逃走,都一口气跑回洛阳。所有的宿卫兵三万人,任他们自生自灭,无暇再问他们的下落了。孙秀见孙会等人逃回,也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召集众人商议:有人说应该收集剩余的士兵,背城一战;有人说应该毁掉宫室,诛杀异党,挟持司马伦向南去找孙旗、孟观,再图谋以后的举动。孙旗前文已经提到。孟观自从擒灭齐万年之后,从东羌校尉任内调入担任右将军,赵王司马伦篡位,命令孟观出监淝北诸军事,齐王司马冏传檄文讨伐司马伦,孟观大致懂得天文,仰望紫宫帝座,没有其他变化,还认为司马伦顺应天象,不会很快失败,因此仍然为司马伦坚守,不愿意响应司马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孙秀担心孙旗、孟观二人未必可靠,所以迟疑不决,那外面的警报,纷纷传来,不是说司马颖的军队渡过颍水,就是说司马冏的军队越过黄河。都城的将吏,人心惶惶想要变乱。左卫将军王舆,与尚书广陵公司马漼、琅琊王司马伷(第四子)。见风使舵,号召营兵七百多人,从南掖门入宫,倡议恢复正统。三部司马也乐意依从,联合一气。王舆命令三部兵分别守卫宫门,自己率领部曲到中书省,捉拿孙秀,孙秀急忙将省门关闭,不让王舆进入。王舆纵兵登墙,扔入火具,烧毁房屋,顿时烟火弥漫房间,无法靠近。孙秀与士猗、许超冒着烟跑出来,正遇到左部将军部下赵泉,挥舞着刀过来,顺手砍去,恰巧砍掉了三个头颅。又搜捕杀死孙秀的子孙孙会与前将军谢倓,黄门令骆休,司马督王潜,尚书左丞孙弼。(即孙旗的长子)
王舆返回屯驻云龙门,派人入宫禀报赵王司马伦,赶快迎接回惠帝。司马伦不得已,宣布命令说:“我被孙秀所误,激怒了二王,现在已经诛杀孙秀,可以迎接太上皇复位,我应当回归农田,不再过问朝政之事。”(他也想做太上皇吗?)命令发出后,又派亲信校尉拿着骆虞幡,到宫门外指挥停止用兵,一面带领家属,出华林东门,退回自己的府邸。王舆于是派数千甲士,前往金墉城,迎接回惠帝。惠帝与羊后一同乘车入宫,道旁的百姓,都高呼万岁,当下由惠帝亲自登上宫殿,召集百官,群臣都叩头谢罪。(还记得向司马伦劝进吗?)诏令将司马伦父子送到金墉城,派兵监守,改年号为永宁,大宴五日,并且分别派遣使臣慰劳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三位亲王。梁王司马肜首先上表,请求诛杀司马伦父子以向天下谢罪。有诏令让百官商议,百官都同意司马肜的意见,共同请求诛杀司马伦。总算善于转变。于是派尚书袁敞持节责备司马伦,赐给他金屑酒。(请您也尝尝这美味。)司马伦喝完酒,用巾蒙住脸,边哭边喊:“孙秀误我!孙秀误我!”不久就毒发而死。做了一百天的皇帝,也算威风,不应只埋怨孙秀。司马伦的儿子司马荂、司马馥、司马虔、司马诩,一并被捕诛杀。此外像司马伦、孙秀的私党,都被斥退罢免,台省府卫,所剩无几。成都王司马颖,驰入都城,派部将赵骧、石超,前往帮助齐王司马冏,讨伐张泓等人。张泓等人听说都城已经复辟,司马伦已经被杀,无奈向司马冏乞求投降。从起兵以来六十多天,双方战死的,差不多有十万人。闾和、孙髦、张衡、伏胤等人,从戍守的地方回到洛阳,都因为罪行较重,在东市斩首。蔡璜畏罪自杀。义阳王司马威,曾经入宫夺取玉玺,惠帝记在心中,到这时对朝廷大臣说:“阿皮可恨!夺我的玉玺绶带,导致扭断我的手指,不可不杀。”阿皮是司马威的小字,于是就被杀了。东平王司马楙被免官。河间王司马颙与齐王司马冏先后进入都城,司马冏的部众约有数十万人,威震京城,又传檄文到襄淝,命令诛杀孙旗、孟观。襄阳太守宗岱,接到檄文斩杀孙旗,饶冶令空桐机,接到檄文斩杀孟观,都将首级传送到洛阳,并诛灭三族。那时孙辅、孙惔,作为孙旗的侄子,当然在街市上被斩首。不必细说了。
惠帝封赏功臣,授予齐王司马冏大司马之职,加九锡的特殊礼遇,完备的物品、典籍、策命,如同宣帝、景帝、文帝、武帝(并见前文)辅政时的旧例。成都王司马颖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授予黄钺,总领尚书事,也加九锡。河间王司马颙为侍中太尉,常山王司马乂为抚军大将军,兼领左军。晋升广陵公司马漼为王,统领尚书,加任侍中。新野公司马歆,也晋升为王,都督荆州诸军事。授予梁王司马肜太宰之职,兼任司徒。起用前司徒王戎为尚书令,王衍为河南尹,立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恢复宾徒县王司马晏原来的封爵,仍然为吴王。大司马齐王司马冏,上表请求恢复张华、裴頠以及解结兄弟原来的官职,诏令让朝廷大臣商议,很久都没有决定。过了一年,才依照司马冏的请求,为张华、裴頠、解结兄弟昭雪,恢复官阶,归还原来的产业,并且派遣使者吊唁祭祀。天下人都盼望太平,都认为是拨乱反正,铲除奸逆,伸冤昭雪,从此能够重见天日了。哪知上天不保佑晋朝,内乱没有停止,东莱王司马蕤和左卫将军王舆,共同谋划谋害司马冏,突然想要发动变乱。事情提前被揭发,才导致阴谋失败。司马蕤是齐王司马冏的庶兄,向来性情暴躁,酗酒欺人,司马冏平时常被他侮辱,只因兄弟情谊,格外包容。等到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将司马蕤收押下狱,还没有施加刑罚。惠帝复位,司马蕤得以释放,听说司马冏到了洛阳,在路旁迎接。司马冏只是点头,未曾下马交谈。司马蕤愤怒地责骂道:“我因为你几乎遭受死罪,为何如此不讲兄弟情谊?”不久司马冏入朝辅政,司马蕤只担任散骑常侍,更加闷闷不乐,于是向司马冏请求开府。司马冏回答说:“武帝的儿子吴王司马晏,还没有开府,兄长暂且等待。”司马蕤听到司马冏的话,恨上加恨,于是秘密弹劾司马冏专权无道,将要成为管叔、蔡叔那样的人。惠帝当然没有回应。左卫将军王舆,自认为有复辟的大功,没有得到丰厚的赏赐,因此和司马蕤表示同情,打算在宫阙之下埋伏士兵,等司马冏入朝时,把他刺死。偏偏被司马冏得知阴谋,立即上奏,拘捕王舆斩首,诛灭他的三族,废司马蕤为庶人,迁徙到上庸。上庸内史陈钟,私下揣测司马冏的心意,将司马蕤谋害,司马冏也不再过问。司马冏虽然无情,司马蕤却是自取灭亡。因为兄弟相互残杀,于是导致诸王产生疑虑,又生出无数乱端。新野王司马歆,将要前往荆州,和司马冏一同出城拜谒陵墓,趁机悄悄对司马冏说:“成都王是至亲,一同建立大功,应当留下辅佐朝政,否则应当撤去他的兵权,不要让他生出祸端!”司马冏点头表示会意,不再回答。常山王司马乂,也和成都王拜谒陵墓,趁机对司马颖说:“天下是先帝的天下,大王应当好好维护,不要让齐王得逞!”司马颖和司马乂都是武帝的庶子,所以有这样的话。司马颖也认为是这样,回去告诉参军卢志。卢志进言说:“齐王号称百万大军,和张泓等人在颍水相持,很久没有决出胜负,大王直接渡河,率先进入都城,功劳无人能比,朝廷内外都知道。现在齐王想要和大王共同辅佐朝政,我听说两个强者不能并立,为何不借着太妃生病,请求回去探望,把重任交给齐王,能够收获众人的期望?这是今天的上策。”司马颖是武帝才人程氏所生,太妃就是指程才人。司马颖向来相信卢志的话,就依照他的建议。第二天入朝,由惠帝引到东堂,当面加以褒奖,司马颖拜谢说:“这都是大司马司马冏的功劳,臣怎能贪功呢?”说完退出去,立即上表称赞司马冏的功德,应当把政务交给他,自己陈述母亲生病,希望回去侍奉,为了终养母亲。一面匆忙收拾行装,不等回复诏令,就告辞太庙,直接乘车出东阳门,向西回到邺城。相随的只有卢志等几个人,不让军营中的人知道。就是在齐王司马冏的府第中,也只是派人送信告别,此外没有别的话。司马冏得到书信大惊,急忙骑马追赶,追到七里涧,才见到司马颖。司马颖停车话别,泪如雨下,只说太妃病情严重,深深忧虑,所以没有时间当面告辞。说完,就驱车离去,丝毫不谈时政。司马冏也回到都城,还自称是咄咄怪事。司马颖回到邺城,诏令派遣使臣再次重申前命,司马颖只接受大将军的职衔,推辞九锡的礼仪,并且上表说:“兴义的功臣,应当都封为公侯。之前大司马屯兵颍上,时间长了百姓困苦,请求运送河北的十五万斛米,赈济饥民”等等。又自己制作了八千多口棺材,立即挪用成都国的俸禄制作衣服,殓葬祭祀黄桥的死士,并安抚他们的家属,比普通战死的待遇优厚。又命令在温县埋葬赵王司马伦的部卒,有一万四千多人。各位看官听着!成都王司马颖这样的行为,都是卢志为他谋划,教他笼络人心,收集当时的声誉。果然,两河南北,都交口称赞,就是都城内外,也没有一个不称他为贤王。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虽然是矫情,也必定最终留下好名声。还有中书郎陆机,从前是赵王府中的参军,齐王司马冏进入都城后,得到司马伦接受禅让的诏书,怀疑是陆机所写,就要诛杀他,幸亏司马颖极力解救,才得以免罪。司马颖爱惜陆机的才华,后来上表请求任命他为平原内史,陆机的弟弟陆云为清河内史,晋廷自然应允,立即派遣二人赴任。陆机的友人顾荣、戴渊,对他说中原多灾多难,劝陆机回吴地。陆机感激司马颖的厚恩,并且认为司马颖有威望,可以和他建立功业,于是逗留不走。谁知道兄弟二人后来都死在司马颖手中。司马颖正在施惠百姓,礼待士人,刻意求得名声。司马冏却结党营私,只追求私欲,所有立功的将领,如葛旟、路秀、卫毅、刘真、韩泰五人,都封为县公,号称“五公”。把他们当作心腹,并在他父亲齐王司马攸的旧宅,增建高大的房屋,所有邻近的房屋,不管是公是私,全部被拆除,让大匠精心营造,规制和西宫相等。又凿通千秋门的墙,能够到达西阁,后房到处设置钟磬,前庭多次表演八佾之舞,沉溺于酒色。常常不上朝,长子司马冰被封为乐安王,次子司马英被封为济阳王,三子司马超被封为淮南王。好不容易过了一年,皇太孙又夭折了,梁王司马肜相继去世,诏令恢复常山王司马乂为长沙王,兼任骠骑将军,起用东平王司马楙为平东将军,都督徐州军事,让他镇守下邳。召回东安王司马繇,恢复他的官职爵位,司马繇被废黜迁徙到带方的事,见前文。并且任命为宗正卿,再晋升为尚书左仆射。齐王司马冏想要长久专掌国政,看到皇孙都已经死亡,成都王司马颖众望所归,如果立为皇太弟,对自己非常不利,于是上表请求立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司马覃是惠帝弟弟司马遐的长子,年龄才八岁,当即选择日子册立,入住东宫,让司马冏担任太子太师。这时,还有东海王司马越,是八王中的最后一位。是宣帝的侄子,父亲司马泰曾受封高密王。司马泰死后司马越得以继承爵位,改封东海。司马越年轻时有好名声,不羡慕富贵,恭顺得像平民。永康初年,才进入朝廷担任中书令,司马冏想要拉拢他作为帮手,晋升任命司马越为侍中,不久又授予司空的职位,兼任中书监,司马越于是渐渐得以参与政事。侍中嵇绍,看到惠帝昏庸依旧,内政归属齐王司马冏,外望归成都王司马颖,将来必定引发争端,于是上疏防止变乱,大致说:
臣听说改变以前的错误做法车子就不会倾倒,革除过去的弊端政事就不会错乱,所以生存时不忘记灭亡,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危险,这是《易经》的重要训诫。现在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在金墉城的日子,大司马不要忘记在颍上的日子,大将军不要忘记在黄桥的日子,那么祸乱的萌芽,就无从产生了。
嵇绍既已上疏,又给司马冏写信,引用唐尧虞舜住茅草屋,夏禹住低矮宫室的美事,作为规劝。司马冏虽然用谦逊的言辞答复,终究没有多少改变。那惠帝是个糊涂的人,不识好歹,即使嵇侍中上书万言,也好像没有看见没有听见,只是把它搁置在高处罢了。司马冏坐在那里接受百官朝拜,对三台发号施令,选举不公平,宠信奸佞之人办事。殿中御史桓豹,因为事情上奏,未曾先报告司马冏的府第,就被谴责斥退。南阳处士郑方,公开上书劝谏司马冏,并且陈述了五条过失,司马冏也不理会。主簿王豹正直敢言,向司马冏上书,请司马冏辞政回藩。走了一个叫豹的,又来了一个叫豹的,都可以称为豹变的君子,可惜遇到了顽固的人。书信说:
王豹听说作为臣子正直敢言,不是为了自身的缘故,而是为了安定君主、稳定时局,保存国家。所以作为臣子欺骗他的君主,刑罚不足以诛杀他,作为君主违背他的劝谏,恶谥不足以形容他。我私下思考明公虚心对待士人,开怀接纳善言,但是逆耳的话,没有被听取。王豹想到晋朝的政事逐渐缺失,从元康年间以来,宰相在位,都不能善终。现在明公平定祸乱,安定国家,如果又沿用以前失败的方法,重蹈中原翻车的覆辙,想要期望长久存在,我不敢听闻。现在河间王在关右扎根,成都王在旧魏徘徊,新野王在江汉获得大封,三面的尊贵王爷,各自凭借刚猛强盛,都统领兵马,处于险要有害的地方,明公兴起义兵讨伐叛逆,功劳盖过天下,凭借难以赏赐的功劳,挟着震主的威望,独自占据京都,专掌大权,前进就会像亢龙有悔,后退就会像庭院长满蒺藜,希望以此求得平安,不知道是否有福气,斗胆用浅陋的见解陈述愚笨的心情。从前武王讨伐纣王,封建诸侯为二伯:从陕地以东,周公主管,从陕地以西,召公主管。等到末年,四海有强大的兵力,不敢马上失去九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天下习惯了所尊奉的人。现在如果确实能遵循使用周朝的方法,以成都王为北州伯,统领河北的王侯,明公为南州伯,统领南方的官员,各自依据本职,出居在各自的地方,在外面树立德行,在内部尽忠,年终率领所统领的人向朝廷进贡,选拔良才,任命贤能,作为天子的百官,那么四海长久安宁,万国都很幸运,明公的德行,应当和周公、召公一样美好了。希望明公切实考虑有利的办法!
这封信呈上后,王豹等了十多天,没有答复,于是再上一封信说:
王豹上次上书以来,已经十二天了,而明公的大德高远,没有垂察,不赐下一个字的命令,不指示是否可行,王豹私下感到疑惑!我私下思考明公凭借大功,拥有大名,怀有大德,执掌大权:这四大,是国内所不能容纳的,是圣贤所以战战兢兢,从早到晚没有空闲吃饭,即使休息也不敢休息的原因。从前周公因为武王是兄长,成王是君主,讨伐纣王有功,凭借亲属的身份辅佐朝政,秉持的德行深厚,圣思广博深远,极其忠诚、仁爱、孝顺、恭敬,而摄政的时候,四方国家流传谣言,背离君主出逃,在东方居住三年,依靠风雨的变化,成王感悟,如果没有遭受皇天的回应,神人的明察,恐怕周公旦的灾祸,不知道会到什么程度。至于执政,还是和召公分陕为伯,现在明公自己看待功德,谁能比得上周公旦?元康以来,宰相的祸患,危机暗中发生,来不及思考,秘密的灾祸暗中兴起,就在呼吸之间,哪里还能安然保全生命?前面的鉴戒不远,是您亲眼所见的。君子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忧患到了才醒悟,后悔也来不及了。现在如果听从王豹的这个策略,都把王侯遣送回国,向北让成都王分河为伯,成都王在邺城,明公在宛城,方圆千里,来和国内的侯伯子男,大小依次相率,结好结盟,一同辅助王室,进贡的方法,如同周朝的典章。如果符合您的旨意,可以先和成都王共同商议,虽然我才能浅薄,愿意充当使者。百里奚是秦楚的商人,一开口说话,两国得以安宁。何况王豹虽然浅陋,还是大州的纲纪,和明公在艰难时起事的主簿,自身虽然轻微但是言论未必不对,整装等待,盼望您的英明命令!司马冏接连收到两封信,才有明令批示回答道:“收到前后的陈述,都看到了您的诚恳,应当深思后施行。”掾属孙惠,也上书劝谏司马冏,大致说:“大名不能长久承担,大功不能长久担任,大权不能长久执掌,大威不能长久占据,应当思考功成身退的道理,推崇亲属,推荐亲近的人,把重任交给长沙王和成都王,行拱手礼回藩地,才足以保全自身和名声”等话。司马冏不能采用,孙惠称病最终离去。倒是见机行事。司马冏问记室曹摅道:“有人劝我放弃权力回藩地,你认为怎么样?”曹摅回答说:“大王能够处在高位思考危险,提起衣裳早点离开,是上策。”司马冏始终不能决定。恰好长沙王司马乂来访司马冏的府邸,看到案上陈列着书信,就顺手展开阅读,看到王豹的两封信,不由得发怒说:“小子竟敢离间骨肉,为什么不把他拖到铜驼下,打死了事?”司马冏听了这话,也不禁愤怒着急起来,再加上司马乂添加了几句话,好似火上浇油,更加不可遏制,就上奏请求诛杀王豹,大致说:
臣愤恨奸凶放肆叛逆,皇位坠落,和成都王、长沙王、新野王一同兴起义兵,安定恢复国家,只想为皇家效力,和至亲宗室,同心做事。没想到主簿王豹,胡乱制造不同的言论,说臣有愧于担任宰相,一定会构成危害,忧虑就在旦夕之间,想要臣和成都王分陕为伯,全部让藩王离开,向上诬蔑圣朝监督驾驭的威严,向下开启骨肉分离的趋势,诋毁在上的人,诽谤在下的人,在朝廷内进谗言,在朝廷外挑拨离间,构恶导奸,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从前孔子匡正鲁国,于是诛杀少正卯,子产辅佐郑国,先杀邓析,确实是因为扰乱名实,像赵高那样诡怪之类的人。王豹作为臣子不忠不顺不义,应当命令他到都街,按照国法来表明邪正,恭谨地奏报此事!
奏表呈上,就奉诏令依照提议,当下将王豹推出东市,用鞭子打死。王豹将死的时候,对监刑官说:“可以把我的头悬挂在大司马的门前,让它能看到外兵攻打齐王!”
却说齐王司马冏的军队到达颍阴,正与张泓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司马冏的军队失利,死亡达数千人,辎重也有一半被夺去。司马冏收集败兵,想要再战,于是分兵渡过颍水,又被张泓阻拦,无法前进。张泓于是在颍水之上列阵,日夜防守。孙辅等人也陆续会合,和张泓分别屯兵。司马冏趁夜袭击,张泓的军队不动,只有孙辅惊恐后退,逃回洛阳,到宫阙入内报告说:“齐王兵势强盛,势不可当,张泓等人已经战死了。”赵王司马伦不禁颤抖,迅速召来三个儿子司马虔以及许超入宫保卫。许超匆忙赶回,司马虔也接着到达,正赶上接到张泓的捷报,说自己击退了司马冏的军队,于是又派许超前往军前。各位看官!试想打仗出兵,全靠纪律,忽而召回,忽而派遣,怎能不让人生疑,自己挫伤锐气?司马伦的愚蠢浅陋,在这里更加明显。不过齐王司马冏并非将帅之才,还在颍上相持,一时不能攻入。张泓并且指挥军队渡过颍水,直接攻打司马冏的营地,司马冏几乎被乘虚而入,幸好部众奋力截杀,打败了张泓的部将孙髦、司马谭,张泓才退去。孙髦、司马谭部下的败兵,散归洛阳。孙秀还谎称得胜,在都城中宣告,说已经击破司马冏的营地,朝中大臣都来祝贺。不久孙会的败报又到,再也瞒不住了,吓得这个伪皇帝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如此没用,也想当皇帝,多么可笑?原来孙会与士猗、许超,出兵抵御司马颖的军队,行进到黄桥,一鼓作气,打败了司马颖的前锋军士,俘虏斩杀多达一万多人。司马颖想要退守朝歌,参军卢志进谏说:“现在我军失利,敌军刚刚得志,势必轻视我们,如果我们退缩,士气就会沮丧,不能再用。况且胜负是兵家常事,不如再挑选精兵,出奇制胜,才能够成功。”司马颖于是淘汰弱兵留下强兵,涕泣宣誓,激励众人之心,鼓足勇气再前进。孙会等人果然轻视司马颖,不再设防,等到司马颖的军队到了营前,才驱兵出战。这次接战,和前次大不相同,司马颖的军队都怀着怒气前来,好似江上的秋潮,一发不可阻挡。孙会与士猗、许超,见来军如此厉害,不由得胆战心惊,步步后退。战斗了两三个时辰,只见头颅乱滚,血肉纷飞,部下的士卒,除战死外,多半逃亡,孙会料想不妙,拨马先逃,士猗、许超相继惊恐逃走,都一口气跑回洛阳。所有的宿卫兵三万人,任他们自生自灭,无暇再问他们的下落了。孙秀见孙会等人逃回,也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召集众人商议:有人说应该收集剩余的士兵,背城一战;有人说应该毁掉宫室,诛杀异党,挟持司马伦向南去找孙旗、孟观,再图谋以后的举动。孙旗前文已经提到。孟观自从擒灭齐万年之后,从东羌校尉任内调入担任右将军,赵王司马伦篡位,命令孟观出监淝北诸军事,齐王司马冏传檄文讨伐司马伦,孟观大致懂得天文,仰望紫宫帝座,没有其他变化,还认为司马伦顺应天象,不会很快失败,因此仍然为司马伦坚守,不愿意响应司马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孙秀担心孙旗、孟观二人未必可靠,所以迟疑不决,那外面的警报,纷纷传来,不是说司马颖的军队渡过颍水,就是说司马冏的军队越过黄河。都城的将吏,人心惶惶想要变乱。左卫将军王舆,与尚书广陵公司马漼、琅琊王司马伷(第四子)。见风使舵,号召营兵七百多人,从南掖门入宫,倡议恢复正统。三部司马也乐意依从,联合一气。王舆命令三部兵分别守卫宫门,自己率领部曲到中书省,捉拿孙秀,孙秀急忙将省门关闭,不让王舆进入。王舆纵兵登墙,扔入火具,烧毁房屋,顿时烟火弥漫房间,无法靠近。孙秀与士猗、许超冒着烟跑出来,正遇到左部将军部下赵泉,挥舞着刀过来,顺手砍去,恰巧砍掉了三个头颅。又搜捕杀死孙秀的子孙孙会与前将军谢倓,黄门令骆休,司马督王潜,尚书左丞孙弼。(即孙旗的长子)
王舆返回屯驻云龙门,派人入宫禀报赵王司马伦,赶快迎接回惠帝。司马伦不得已,宣布命令说:“我被孙秀所误,激怒了二王,现在已经诛杀孙秀,可以迎接太上皇复位,我应当回归农田,不再过问朝政之事。”(他也想做太上皇吗?)命令发出后,又派亲信校尉拿着骆虞幡,到宫门外指挥停止用兵,一面带领家属,出华林东门,退回自己的府邸。王舆于是派数千甲士,前往金墉城,迎接回惠帝。惠帝与羊后一同乘车入宫,道旁的百姓,都高呼万岁,当下由惠帝亲自登上宫殿,召集百官,群臣都叩头谢罪。(还记得向司马伦劝进吗?)诏令将司马伦父子送到金墉城,派兵监守,改年号为永宁,大宴五日,并且分别派遣使臣慰劳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三位亲王。梁王司马肜首先上表,请求诛杀司马伦父子以向天下谢罪。有诏令让百官商议,百官都同意司马肜的意见,共同请求诛杀司马伦。总算善于转变。于是派尚书袁敞持节责备司马伦,赐给他金屑酒。(请您也尝尝这美味。)司马伦喝完酒,用巾蒙住脸,边哭边喊:“孙秀误我!孙秀误我!”不久就毒发而死。做了一百天的皇帝,也算威风,不应只埋怨孙秀。司马伦的儿子司马荂、司马馥、司马虔、司马诩,一并被捕诛杀。此外像司马伦、孙秀的私党,都被斥退罢免,台省府卫,所剩无几。成都王司马颖,驰入都城,派部将赵骧、石超,前往帮助齐王司马冏,讨伐张泓等人。张泓等人听说都城已经复辟,司马伦已经被杀,无奈向司马冏乞求投降。从起兵以来六十多天,双方战死的,差不多有十万人。闾和、孙髦、张衡、伏胤等人,从戍守的地方回到洛阳,都因为罪行较重,在东市斩首。蔡璜畏罪自杀。义阳王司马威,曾经入宫夺取玉玺,惠帝记在心中,到这时对朝廷大臣说:“阿皮可恨!夺我的玉玺绶带,导致扭断我的手指,不可不杀。”阿皮是司马威的小字,于是就被杀了。东平王司马楙被免官。河间王司马颙与齐王司马冏先后进入都城,司马冏的部众约有数十万人,威震京城,又传檄文到襄淝,命令诛杀孙旗、孟观。襄阳太守宗岱,接到檄文斩杀孙旗,饶冶令空桐机,接到檄文斩杀孟观,都将首级传送到洛阳,并诛灭三族。那时孙辅、孙惔,作为孙旗的侄子,当然在街市上被斩首。不必细说了。
惠帝封赏功臣,授予齐王司马冏大司马之职,加九锡的特殊礼遇,完备的物品、典籍、策命,如同宣帝、景帝、文帝、武帝(并见前文)辅政时的旧例。成都王司马颖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授予黄钺,总领尚书事,也加九锡。河间王司马颙为侍中太尉,常山王司马乂为抚军大将军,兼领左军。晋升广陵公司马漼为王,统领尚书,加任侍中。新野公司马歆,也晋升为王,都督荆州诸军事。授予梁王司马肜太宰之职,兼任司徒。起用前司徒王戎为尚书令,王衍为河南尹,立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恢复宾徒县王司马晏原来的封爵,仍然为吴王。大司马齐王司马冏,上表请求恢复张华、裴頠以及解结兄弟原来的官职,诏令让朝廷大臣商议,很久都没有决定。过了一年,才依照司马冏的请求,为张华、裴頠、解结兄弟昭雪,恢复官阶,归还原来的产业,并且派遣使者吊唁祭祀。天下人都盼望太平,都认为是拨乱反正,铲除奸逆,伸冤昭雪,从此能够重见天日了。哪知上天不保佑晋朝,内乱没有停止,东莱王司马蕤和左卫将军王舆,共同谋划谋害司马冏,突然想要发动变乱。事情提前被揭发,才导致阴谋失败。司马蕤是齐王司马冏的庶兄,向来性情暴躁,酗酒欺人,司马冏平时常被他侮辱,只因兄弟情谊,格外包容。等到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将司马蕤收押下狱,还没有施加刑罚。惠帝复位,司马蕤得以释放,听说司马冏到了洛阳,在路旁迎接。司马冏只是点头,未曾下马交谈。司马蕤愤怒地责骂道:“我因为你几乎遭受死罪,为何如此不讲兄弟情谊?”不久司马冏入朝辅政,司马蕤只担任散骑常侍,更加闷闷不乐,于是向司马冏请求开府。司马冏回答说:“武帝的儿子吴王司马晏,还没有开府,兄长暂且等待。”司马蕤听到司马冏的话,恨上加恨,于是秘密弹劾司马冏专权无道,将要成为管叔、蔡叔那样的人。惠帝当然没有回应。左卫将军王舆,自认为有复辟的大功,没有得到丰厚的赏赐,因此和司马蕤表示同情,打算在宫阙之下埋伏士兵,等司马冏入朝时,把他刺死。偏偏被司马冏得知阴谋,立即上奏,拘捕王舆斩首,诛灭他的三族,废司马蕤为庶人,迁徙到上庸。上庸内史陈钟,私下揣测司马冏的心意,将司马蕤谋害,司马冏也不再过问。司马冏虽然无情,司马蕤却是自取灭亡。因为兄弟相互残杀,于是导致诸王产生疑虑,又生出无数乱端。新野王司马歆,将要前往荆州,和司马冏一同出城拜谒陵墓,趁机悄悄对司马冏说:“成都王是至亲,一同建立大功,应当留下辅佐朝政,否则应当撤去他的兵权,不要让他生出祸端!”司马冏点头表示会意,不再回答。常山王司马乂,也和成都王拜谒陵墓,趁机对司马颖说:“天下是先帝的天下,大王应当好好维护,不要让齐王得逞!”司马颖和司马乂都是武帝的庶子,所以有这样的话。司马颖也认为是这样,回去告诉参军卢志。卢志进言说:“齐王号称百万大军,和张泓等人在颍水相持,很久没有决出胜负,大王直接渡河,率先进入都城,功劳无人能比,朝廷内外都知道。现在齐王想要和大王共同辅佐朝政,我听说两个强者不能并立,为何不借着太妃生病,请求回去探望,把重任交给齐王,能够收获众人的期望?这是今天的上策。”司马颖是武帝才人程氏所生,太妃就是指程才人。司马颖向来相信卢志的话,就依照他的建议。第二天入朝,由惠帝引到东堂,当面加以褒奖,司马颖拜谢说:“这都是大司马司马冏的功劳,臣怎能贪功呢?”说完退出去,立即上表称赞司马冏的功德,应当把政务交给他,自己陈述母亲生病,希望回去侍奉,为了终养母亲。一面匆忙收拾行装,不等回复诏令,就告辞太庙,直接乘车出东阳门,向西回到邺城。相随的只有卢志等几个人,不让军营中的人知道。就是在齐王司马冏的府第中,也只是派人送信告别,此外没有别的话。司马冏得到书信大惊,急忙骑马追赶,追到七里涧,才见到司马颖。司马颖停车话别,泪如雨下,只说太妃病情严重,深深忧虑,所以没有时间当面告辞。说完,就驱车离去,丝毫不谈时政。司马冏也回到都城,还自称是咄咄怪事。司马颖回到邺城,诏令派遣使臣再次重申前命,司马颖只接受大将军的职衔,推辞九锡的礼仪,并且上表说:“兴义的功臣,应当都封为公侯。之前大司马屯兵颍上,时间长了百姓困苦,请求运送河北的十五万斛米,赈济饥民”等等。又自己制作了八千多口棺材,立即挪用成都国的俸禄制作衣服,殓葬祭祀黄桥的死士,并安抚他们的家属,比普通战死的待遇优厚。又命令在温县埋葬赵王司马伦的部卒,有一万四千多人。各位看官听着!成都王司马颖这样的行为,都是卢志为他谋划,教他笼络人心,收集当时的声誉。果然,两河南北,都交口称赞,就是都城内外,也没有一个不称他为贤王。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虽然是矫情,也必定最终留下好名声。还有中书郎陆机,从前是赵王府中的参军,齐王司马冏进入都城后,得到司马伦接受禅让的诏书,怀疑是陆机所写,就要诛杀他,幸亏司马颖极力解救,才得以免罪。司马颖爱惜陆机的才华,后来上表请求任命他为平原内史,陆机的弟弟陆云为清河内史,晋廷自然应允,立即派遣二人赴任。陆机的友人顾荣、戴渊,对他说中原多灾多难,劝陆机回吴地。陆机感激司马颖的厚恩,并且认为司马颖有威望,可以和他建立功业,于是逗留不走。谁知道兄弟二人后来都死在司马颖手中。司马颖正在施惠百姓,礼待士人,刻意求得名声。司马冏却结党营私,只追求私欲,所有立功的将领,如葛旟、路秀、卫毅、刘真、韩泰五人,都封为县公,号称“五公”。把他们当作心腹,并在他父亲齐王司马攸的旧宅,增建高大的房屋,所有邻近的房屋,不管是公是私,全部被拆除,让大匠精心营造,规制和西宫相等。又凿通千秋门的墙,能够到达西阁,后房到处设置钟磬,前庭多次表演八佾之舞,沉溺于酒色。常常不上朝,长子司马冰被封为乐安王,次子司马英被封为济阳王,三子司马超被封为淮南王。好不容易过了一年,皇太孙又夭折了,梁王司马肜相继去世,诏令恢复常山王司马乂为长沙王,兼任骠骑将军,起用东平王司马楙为平东将军,都督徐州军事,让他镇守下邳。召回东安王司马繇,恢复他的官职爵位,司马繇被废黜迁徙到带方的事,见前文。并且任命为宗正卿,再晋升为尚书左仆射。齐王司马冏想要长久专掌国政,看到皇孙都已经死亡,成都王司马颖众望所归,如果立为皇太弟,对自己非常不利,于是上表请求立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司马覃是惠帝弟弟司马遐的长子,年龄才八岁,当即选择日子册立,入住东宫,让司马冏担任太子太师。这时,还有东海王司马越,是八王中的最后一位。是宣帝的侄子,父亲司马泰曾受封高密王。司马泰死后司马越得以继承爵位,改封东海。司马越年轻时有好名声,不羡慕富贵,恭顺得像平民。永康初年,才进入朝廷担任中书令,司马冏想要拉拢他作为帮手,晋升任命司马越为侍中,不久又授予司空的职位,兼任中书监,司马越于是渐渐得以参与政事。侍中嵇绍,看到惠帝昏庸依旧,内政归属齐王司马冏,外望归成都王司马颖,将来必定引发争端,于是上疏防止变乱,大致说:
臣听说改变以前的错误做法车子就不会倾倒,革除过去的弊端政事就不会错乱,所以生存时不忘记灭亡,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危险,这是《易经》的重要训诫。现在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在金墉城的日子,大司马不要忘记在颍上的日子,大将军不要忘记在黄桥的日子,那么祸乱的萌芽,就无从产生了。
嵇绍既已上疏,又给司马冏写信,引用唐尧虞舜住茅草屋,夏禹住低矮宫室的美事,作为规劝。司马冏虽然用谦逊的言辞答复,终究没有多少改变。那惠帝是个糊涂的人,不识好歹,即使嵇侍中上书万言,也好像没有看见没有听见,只是把它搁置在高处罢了。司马冏坐在那里接受百官朝拜,对三台发号施令,选举不公平,宠信奸佞之人办事。殿中御史桓豹,因为事情上奏,未曾先报告司马冏的府第,就被谴责斥退。南阳处士郑方,公开上书劝谏司马冏,并且陈述了五条过失,司马冏也不理会。主簿王豹正直敢言,向司马冏上书,请司马冏辞政回藩。走了一个叫豹的,又来了一个叫豹的,都可以称为豹变的君子,可惜遇到了顽固的人。书信说:
王豹听说作为臣子正直敢言,不是为了自身的缘故,而是为了安定君主、稳定时局,保存国家。所以作为臣子欺骗他的君主,刑罚不足以诛杀他,作为君主违背他的劝谏,恶谥不足以形容他。我私下思考明公虚心对待士人,开怀接纳善言,但是逆耳的话,没有被听取。王豹想到晋朝的政事逐渐缺失,从元康年间以来,宰相在位,都不能善终。现在明公平定祸乱,安定国家,如果又沿用以前失败的方法,重蹈中原翻车的覆辙,想要期望长久存在,我不敢听闻。现在河间王在关右扎根,成都王在旧魏徘徊,新野王在江汉获得大封,三面的尊贵王爷,各自凭借刚猛强盛,都统领兵马,处于险要有害的地方,明公兴起义兵讨伐叛逆,功劳盖过天下,凭借难以赏赐的功劳,挟着震主的威望,独自占据京都,专掌大权,前进就会像亢龙有悔,后退就会像庭院长满蒺藜,希望以此求得平安,不知道是否有福气,斗胆用浅陋的见解陈述愚笨的心情。从前武王讨伐纣王,封建诸侯为二伯:从陕地以东,周公主管,从陕地以西,召公主管。等到末年,四海有强大的兵力,不敢马上失去九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天下习惯了所尊奉的人。现在如果确实能遵循使用周朝的方法,以成都王为北州伯,统领河北的王侯,明公为南州伯,统领南方的官员,各自依据本职,出居在各自的地方,在外面树立德行,在内部尽忠,年终率领所统领的人向朝廷进贡,选拔良才,任命贤能,作为天子的百官,那么四海长久安宁,万国都很幸运,明公的德行,应当和周公、召公一样美好了。希望明公切实考虑有利的办法!
这封信呈上后,王豹等了十多天,没有答复,于是再上一封信说:
王豹上次上书以来,已经十二天了,而明公的大德高远,没有垂察,不赐下一个字的命令,不指示是否可行,王豹私下感到疑惑!我私下思考明公凭借大功,拥有大名,怀有大德,执掌大权:这四大,是国内所不能容纳的,是圣贤所以战战兢兢,从早到晚没有空闲吃饭,即使休息也不敢休息的原因。从前周公因为武王是兄长,成王是君主,讨伐纣王有功,凭借亲属的身份辅佐朝政,秉持的德行深厚,圣思广博深远,极其忠诚、仁爱、孝顺、恭敬,而摄政的时候,四方国家流传谣言,背离君主出逃,在东方居住三年,依靠风雨的变化,成王感悟,如果没有遭受皇天的回应,神人的明察,恐怕周公旦的灾祸,不知道会到什么程度。至于执政,还是和召公分陕为伯,现在明公自己看待功德,谁能比得上周公旦?元康以来,宰相的祸患,危机暗中发生,来不及思考,秘密的灾祸暗中兴起,就在呼吸之间,哪里还能安然保全生命?前面的鉴戒不远,是您亲眼所见的。君子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忧患到了才醒悟,后悔也来不及了。现在如果听从王豹的这个策略,都把王侯遣送回国,向北让成都王分河为伯,成都王在邺城,明公在宛城,方圆千里,来和国内的侯伯子男,大小依次相率,结好结盟,一同辅助王室,进贡的方法,如同周朝的典章。如果符合您的旨意,可以先和成都王共同商议,虽然我才能浅薄,愿意充当使者。百里奚是秦楚的商人,一开口说话,两国得以安宁。何况王豹虽然浅陋,还是大州的纲纪,和明公在艰难时起事的主簿,自身虽然轻微但是言论未必不对,整装等待,盼望您的英明命令!司马冏接连收到两封信,才有明令批示回答道:“收到前后的陈述,都看到了您的诚恳,应当深思后施行。”掾属孙惠,也上书劝谏司马冏,大致说:“大名不能长久承担,大功不能长久担任,大权不能长久执掌,大威不能长久占据,应当思考功成身退的道理,推崇亲属,推荐亲近的人,把重任交给长沙王和成都王,行拱手礼回藩地,才足以保全自身和名声”等话。司马冏不能采用,孙惠称病最终离去。倒是见机行事。司马冏问记室曹摅道:“有人劝我放弃权力回藩地,你认为怎么样?”曹摅回答说:“大王能够处在高位思考危险,提起衣裳早点离开,是上策。”司马冏始终不能决定。恰好长沙王司马乂来访司马冏的府邸,看到案上陈列着书信,就顺手展开阅读,看到王豹的两封信,不由得发怒说:“小子竟敢离间骨肉,为什么不把他拖到铜驼下,打死了事?”司马冏听了这话,也不禁愤怒着急起来,再加上司马乂添加了几句话,好似火上浇油,更加不可遏制,就上奏请求诛杀王豹,大致说:
臣愤恨奸凶放肆叛逆,皇位坠落,和成都王、长沙王、新野王一同兴起义兵,安定恢复国家,只想为皇家效力,和至亲宗室,同心做事。没想到主簿王豹,胡乱制造不同的言论,说臣有愧于担任宰相,一定会构成危害,忧虑就在旦夕之间,想要臣和成都王分陕为伯,全部让藩王离开,向上诬蔑圣朝监督驾驭的威严,向下开启骨肉分离的趋势,诋毁在上的人,诽谤在下的人,在朝廷内进谗言,在朝廷外挑拨离间,构恶导奸,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从前孔子匡正鲁国,于是诛杀少正卯,子产辅佐郑国,先杀邓析,确实是因为扰乱名实,像赵高那样诡怪之类的人。王豹作为臣子不忠不顺不义,应当命令他到都街,按照国法来表明邪正,恭谨地奏报此事!
奏表呈上,就奉诏令依照提议,当下将王豹推出东市,用鞭子打死。王豹将死的时候,对监刑官说:“可以把我的头悬挂在大司马的门前,让它能看到外兵攻打齐王!”
却说齐王司马冏的军队到达颍阴,正与张泓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司马冏的军队失利,死亡达数千人,辎重也有一半被夺去。司马冏收集败兵,想要再战,于是分兵渡过颍水,又被张泓阻拦,无法前进。张泓于是在颍水之上列阵,日夜防守。孙辅等人也陆续会合,和张泓分别屯兵。司马冏趁夜袭击,张泓的军队不动,只有孙辅惊恐后退,逃回洛阳,到宫阙入内报告说:“齐王兵势强盛,势不可当,张泓等人已经战死了。”赵王司马伦不禁颤抖,迅速召来三个儿子司马虔以及许超入宫保卫。许超匆忙赶回,司马虔也接着到达,正赶上接到张泓的捷报,说自己击退了司马冏的军队,于是又派许超前往军前。各位看官!试想打仗出兵,全靠纪律,忽而召回,忽而派遣,怎能不让人生疑,自己挫伤锐气?司马伦的愚蠢浅陋,在这里更加明显。不过齐王司马冏并非将帅之才,还在颍上相持,一时不能攻入。张泓并且指挥军队渡过颍水,直接攻打司马冏的营地,司马冏几乎被乘虚而入,幸好部众奋力截杀,打败了张泓的部将孙髦、司马谭,张泓才退去。孙髦、司马谭部下的败兵,散归洛阳。孙秀还谎称得胜,在都城中宣告,说已经击破司马冏的营地,朝中大臣都来祝贺。不久孙会的败报又到,再也瞒不住了,吓得这个伪皇帝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如此没用,也想当皇帝,多么可笑?原来孙会与士猗、许超,出兵抵御司马颖的军队,行进到黄桥,一鼓作气,打败了司马颖的前锋军士,俘虏斩杀多达一万多人。司马颖想要退守朝歌,参军卢志进谏说:“现在我军失利,敌军刚刚得志,势必轻视我们,如果我们退缩,士气就会沮丧,不能再用。况且胜负是兵家常事,不如再挑选精兵,出奇制胜,才能够成功。”司马颖于是淘汰弱兵留下强兵,涕泣宣誓,激励众人之心,鼓足勇气再前进。孙会等人果然轻视司马颖,不再设防,等到司马颖的军队到了营前,才驱兵出战。这次接战,和前次大不相同,司马颖的军队都怀着怒气前来,好似江上的秋潮,一发不可阻挡。孙会与士猗、许超,见来军如此厉害,不由得胆战心惊,步步后退。战斗了两三个时辰,只见头颅乱滚,血肉纷飞,部下的士卒,除战死外,多半逃亡,孙会料想不妙,拨马先逃,士猗、许超相继惊恐逃走,都一口气跑回洛阳。所有的宿卫兵三万人,任他们自生自灭,无暇再问他们的下落了。孙秀见孙会等人逃回,也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召集众人商议:有人说应该收集剩余的士兵,背城一战;有人说应该毁掉宫室,诛杀异党,挟持司马伦向南去找孙旗、孟观,再图谋以后的举动。孙旗前文已经提到。孟观自从擒灭齐万年之后,从东羌校尉任内调入担任右将军,赵王司马伦篡位,命令孟观出监淝北诸军事,齐王司马冏传檄文讨伐司马伦,孟观大致懂得天文,仰望紫宫帝座,没有其他变化,还认为司马伦顺应天象,不会很快失败,因此仍然为司马伦坚守,不愿意响应司马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孙秀担心孙旗、孟观二人未必可靠,所以迟疑不决,那外面的警报,纷纷传来,不是说司马颖的军队渡过颍水,就是说司马冏的军队越过黄河。都城的将吏,人心惶惶想要变乱。左卫将军王舆,与尚书广陵公司马漼、琅琊王司马伷(第四子)。见风使舵,号召营兵七百多人,从南掖门入宫,倡议恢复正统。三部司马也乐意依从,联合一气。王舆命令三部兵分别守卫宫门,自己率领部曲到中书省,捉拿孙秀,孙秀急忙将省门关闭,不让王舆进入。王舆纵兵登墙,扔入火具,烧毁房屋,顿时烟火弥漫房间,无法靠近。孙秀与士猗、许超冒着烟跑出来,正遇到左部将军部下赵泉,挥舞着刀过来,顺手砍去,恰巧砍掉了三个头颅。又搜捕杀死孙秀的子孙孙会与前将军谢倓,黄门令骆休,司马督王潜,尚书左丞孙弼。(即孙旗的长子)
王舆返回屯驻云龙门,派人入宫禀报赵王司马伦,赶快迎接回惠帝。司马伦不得已,宣布命令说:“我被孙秀所误,激怒了二王,现在已经诛杀孙秀,可以迎接太上皇复位,我应当回归农田,不再过问朝政之事。”(他也想做太上皇吗?)命令发出后,又派亲信校尉拿着骆虞幡,到宫门外指挥停止用兵,一面带领家属,出华林东门,退回自己的府邸。王舆于是派数千甲士,前往金墉城,迎接回惠帝。惠帝与羊后一同乘车入宫,道旁的百姓,都高呼万岁,当下由惠帝亲自登上宫殿,召集百官,群臣都叩头谢罪。(还记得向司马伦劝进吗?)诏令将司马伦父子送到金墉城,派兵监守,改年号为永宁,大宴五日,并且分别派遣使臣慰劳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三位亲王。梁王司马肜首先上表,请求诛杀司马伦父子以向天下谢罪。有诏令让百官商议,百官都同意司马肜的意见,共同请求诛杀司马伦。总算善于转变。于是派尚书袁敞持节责备司马伦,赐给他金屑酒。(请您也尝尝这美味。)司马伦喝完酒,用巾蒙住脸,边哭边喊:“孙秀误我!孙秀误我!”不久就毒发而死。做了一百天的皇帝,也算威风,不应只埋怨孙秀。司马伦的儿子司马荂、司马馥、司马虔、司马诩,一并被捕诛杀。此外像司马伦、孙秀的私党,都被斥退罢免,台省府卫,所剩无几。成都王司马颖,驰入都城,派部将赵骧、石超,前往帮助齐王司马冏,讨伐张泓等人。张泓等人听说都城已经复辟,司马伦已经被杀,无奈向司马冏乞求投降。从起兵以来六十多天,双方战死的,差不多有十万人。闾和、孙髦、张衡、伏胤等人,从戍守的地方回到洛阳,都因为罪行较重,在东市斩首。蔡璜畏罪自杀。义阳王司马威,曾经入宫夺取玉玺,惠帝记在心中,到这时对朝廷大臣说:“阿皮可恨!夺我的玉玺绶带,导致扭断我的手指,不可不杀。”阿皮是司马威的小字,于是就被杀了。东平王司马楙被免官。河间王司马颙与齐王司马冏先后进入都城,司马冏的部众约有数十万人,威震京城,又传檄文到襄淝,命令诛杀孙旗、孟观。襄阳太守宗岱,接到檄文斩杀孙旗,饶冶令空桐机,接到檄文斩杀孟观,都将首级传送到洛阳,并诛灭三族。那时孙辅、孙惔,作为孙旗的侄子,当然在街市上被斩首。不必细说了。
惠帝封赏功臣,授予齐王司马冏大司马之职,加九锡的特殊礼遇,完备的物品、典籍、策命,如同宣帝、景帝、文帝、武帝(并见前文)辅政时的旧例。成都王司马颖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授予黄钺,总领尚书事,也加九锡。河间王司马颙为侍中太尉,常山王司马乂为抚军大将军,兼领左军。晋升广陵公司马漼为王,统领尚书,加任侍中。新野公司马歆,也晋升为王,都督荆州诸军事。授予梁王司马肜太宰之职,兼任司徒。起用前司徒王戎为尚书令,王衍为河南尹,立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恢复宾徒县王司马晏原来的封爵,仍然为吴王。大司马齐王司马冏,上表请求恢复张华、裴頠以及解结兄弟原来的官职,诏令让朝廷大臣商议,很久都没有决定。过了一年,才依照司马冏的请求,为张华、裴頠、解结兄弟昭雪,恢复官阶,归还原来的产业,并且派遣使者吊唁祭祀。天下人都盼望太平,都认为是拨乱反正,铲除奸逆,伸冤昭雪,从此能够重见天日了。哪知上天不保佑晋朝,内乱没有停止,东莱王司马蕤和左卫将军王舆,共同谋划谋害司马冏,突然想要发动变乱。事情提前被揭发,才导致阴谋失败。司马蕤是齐王司马冏的庶兄,向来性情暴躁,酗酒欺人,司马冏平时常被他侮辱,只因兄弟情谊,格外包容。等到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将司马蕤收押下狱,还没有施加刑罚。惠帝复位,司马蕤得以释放,听说司马冏到了洛阳,在路旁迎接。司马冏只是点头,未曾下马交谈。司马蕤愤怒地责骂道:“我因为你几乎遭受死罪,为何如此不讲兄弟情谊?”不久司马冏入朝辅政,司马蕤只担任散骑常侍,更加闷闷不乐,于是向司马冏请求开府。司马冏回答说:“武帝的儿子吴王司马晏,还没有开府,兄长暂且等待。”司马蕤听到司马冏的话,恨上加恨,于是秘密弹劾司马冏专权无道,将要成为管叔、蔡叔那样的人。惠帝当然没有回应。左卫将军王舆,自认为有复辟的大功,没有得到丰厚的赏赐,因此和司马蕤表示同情,打算在宫阙之下埋伏士兵,等司马冏入朝时,把他刺死。偏偏被司马冏得知阴谋,立即上奏,拘捕王舆斩首,诛灭他的三族,废司马蕤为庶人,迁徙到上庸。上庸内史陈钟,私下揣测司马冏的心意,将司马蕤谋害,司马冏也不再过问。司马冏虽然无情,司马蕤却是自取灭亡。因为兄弟相互残杀,于是导致诸王产生疑虑,又生出无数乱端。新野王司马歆,将要前往荆州,和司马冏一同出城拜谒陵墓,趁机悄悄对司马冏说:“成都王是至亲,一同建立大功,应当留下辅佐朝政,否则应当撤去他的兵权,不要让他生出祸端!”司马冏点头表示会意,不再回答。常山王司马乂,也和成都王拜谒陵墓,趁机对司马颖说:“天下是先帝的天下,大王应当好好维护,不要让齐王得逞!”司马颖和司马乂都是武帝的庶子,所以有这样的话。司马颖也认为是这样,回去告诉参军卢志。卢志进言说:“齐王号称百万大军,和张泓等人在颍水相持,很久没有决出胜负,大王直接渡河,率先进入都城,功劳无人能比,朝廷内外都知道。现在齐王想要和大王共同辅佐朝政,我听说两个强者不能并立,为何不借着太妃生病,请求回去探望,把重任交给齐王,能够收获众人的期望?这是今天的上策。”司马颖是武帝才人程氏所生,太妃就是指程才人。司马颖向来相信卢志的话,就依照他的建议。第二天入朝,由惠帝引到东堂,当面加以褒奖,司马颖拜谢说:“这都是大司马司马冏的功劳,臣怎能贪功呢?”说完退出去,立即上表称赞司马冏的功德,应当把政务交给他,自己陈述母亲生病,希望回去侍奉,为了终养母亲。一面匆忙收拾行装,不等回复诏令,就告辞太庙,直接乘车出东阳门,向西回到邺城。相随的只有卢志等几个人,不让军营中的人知道。就是在齐王司马冏的府第中,也只是派人送信告别,此外没有别的话。司马冏得到书信大惊,急忙骑马追赶,追到七里涧,才见到司马颖。司马颖停车话别,泪如雨下,只说太妃病情严重,深深忧虑,所以没有时间当面告辞。说完,就驱车离去,丝毫不谈时政。司马冏也回到都城,还自称是咄咄怪事。司马颖回到邺城,诏令派遣使臣再次重申前命,司马颖只接受大将军的职衔,推辞九锡的礼仪,并且上表说:“兴义的功臣,应当都封为公侯。之前大司马屯兵颍上,时间长了百姓困苦,请求运送河北的十五万斛米,赈济饥民”等等。又自己制作了八千多口棺材,立即挪用成都国的俸禄制作衣服,殓葬祭祀黄桥的死士,并安抚他们的家属,比普通战死的待遇优厚。又命令在温县埋葬赵王司马伦的部卒,有一万四千多人。各位看官听着!成都王司马颖这样的行为,都是卢志为他谋划,教他笼络人心,收集当时的声誉。果然,两河南北,都交口称赞,就是都城内外,也没有一个不称他为贤王。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虽然是矫情,也必定最终留下好名声。还有中书郎陆机,从前是赵王府中的参军,齐王司马冏进入都城后,得到司马伦接受禅让的诏书,怀疑是陆机所写,就要诛杀他,幸亏司马颖极力解救,才得以免罪。司马颖爱惜陆机的才华,后来上表请求任命他为平原内史,陆机的弟弟陆云为清河内史,晋廷自然应允,立即派遣二人赴任。陆机的友人顾荣、戴渊,对他说中原多灾多难,劝陆机回吴地。陆机感激司马颖的厚恩,并且认为司马颖有威望,可以和他建立功业,于是逗留不走。谁知道兄弟二人后来都死在司马颖手中。司马颖正在施惠百姓,礼待士人,刻意求得名声。司马冏却结党营私,只追求私欲,所有立功的将领,如葛旟、路秀、卫毅、刘真、韩泰五人,都封为县公,号称“五公”。把他们当作心腹,并在他父亲齐王司马攸的旧宅,增建高大的房屋,所有邻近的房屋,不管是公是私,全部被拆除,让大匠精心营造,规制和西宫相等。又凿通千秋门的墙,能够到达西阁,后房到处设置钟磬,前庭多次表演八佾之舞,沉溺于酒色。常常不上朝,长子司马冰被封为乐安王,次子司马英被封为济阳王,三子司马超被封为淮南王。好不容易过了一年,皇太孙又夭折了,梁王司马肜相继去世,诏令恢复常山王司马乂为长沙王,兼任骠骑将军,起用东平王司马楙为平东将军,都督徐州军事,让他镇守下邳。召回东安王司马繇,恢复他的官职爵位,司马繇被废黜迁徙到带方的事,见前文。并且任命为宗正卿,再晋升为尚书左仆射。齐王司马冏想要长久专掌国政,看到皇孙都已经死亡,成都王司马颖众望所归,如果立为皇太弟,对自己非常不利,于是上表请求立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司马覃是惠帝弟弟司马遐的长子,年龄才八岁,当即选择日子册立,入住东宫,让司马冏担任太子太师。这时,还有东海王司马越,是八王中的最后一位。是宣帝的侄子,父亲司马泰曾受封高密王。司马泰死后司马越得以继承爵位,改封东海。司马越年轻时有好名声,不羡慕富贵,恭顺得像平民。永康初年,才进入朝廷担任中书令,司马冏想要拉拢他作为帮手,晋升任命司马越为侍中,不久又授予司空的职位,兼任中书监,司马越于是渐渐得以参与政事。侍中嵇绍,看到惠帝昏庸依旧,内政归属齐王司马冏,外望归成都王司马颖,将来必定引发争端,于是上疏防止变乱,大致说:
臣听说改变以前的错误做法车子就不会倾倒,革除过去的弊端政事就不会错乱,所以生存时不忘记灭亡,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危险,这是《易经》的重要训诫。现在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在金墉城的日子,大司马不要忘记在颍上的日子,大将军不要忘记在黄桥的日子,那么祸乱的萌芽,就无从产生了。
嵇绍既已上疏,又给司马冏写信,引用唐尧虞舜住茅草屋,夏禹住低矮宫室的美事,作为规劝。司马冏虽然用谦逊的言辞答复,终究没有多少改变。那惠帝是个糊涂的人,不识好歹,即使嵇侍中上书万言,也好像没有看见没有听见,只是把它搁置在高处罢了。司马冏坐在那里接受百官朝拜,对三台发号施令,选举不公平,宠信奸佞之人办事。殿中御史桓豹,因为事情上奏,未曾先报告司马冏的府第,就被谴责斥退。南阳处士郑方,公开上书劝谏司马冏,并且陈述了五条过失,司马冏也不理会。主簿王豹正直敢言,向司马冏上书,请司马冏辞政回藩。走了一个叫豹的,又来了一个叫豹的,都可以称为豹变的君子,可惜遇到了顽固的人。书信说:
王豹听说作为臣子正直敢言,不是为了自身的缘故,而是为了安定君主、稳定时局,保存国家。所以作为臣子欺骗他的君主,刑罚不足以诛杀他,作为君主违背他的劝谏,恶谥不足以形容他。我私下思考明公虚心对待士人,开怀接纳善言,但是逆耳的话,没有被听取。王豹想到晋朝的政事逐渐缺失,从元康年间以来,宰相在位,都不能善终。现在明公平定祸乱,安定国家,如果又沿用以前失败的方法,重蹈中原翻车的覆辙,想要期望长久存在,我不敢听闻。现在河间王在关右扎根,成都王在旧魏徘徊,新野王在江汉获得大封,三面的尊贵王爷,各自凭借刚猛强盛,都统领兵马,处于险要有害的地方,明公兴起义兵讨伐叛逆,功劳盖过天下,凭借难以赏赐的功劳,挟着震主的威望,独自占据京都,专掌大权,前进就会像亢龙有悔,后退就会像庭院长满蒺藜,希望以此求得平安,不知道是否有福气,斗胆用浅陋的见解陈述愚笨的心情。从前武王讨伐纣王,封建诸侯为二伯:从陕地以东,周公主管,从陕地以西,召公主管。等到末年,四海有强大的兵力,不敢马上失去九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天下习惯了所尊奉的人。现在如果确实能遵循使用周朝的方法,以成都王为北州伯,统领河北的王侯,明公为南州伯,统领南方的官员,各自依据本职,出居在各自的地方,在外面树立德行,在内部尽忠,年终率领所统领的人向朝廷进贡,选拔良才,任命贤能,作为天子的百官,那么四海长久安宁,万国都很幸运,明公的德行,应当和周公、召公一样美好了。希望明公切实考虑有利的办法!
这封信呈上后,王豹等了十多天,没有答复,于是再上一封信说:
王豹上次上书以来,已经十二天了,而明公的大德高远,没有垂察,不赐下一个字的命令,不指示是否可行,王豹私下感到疑惑!我私下思考明公凭借大功,拥有大名,怀有大德,执掌大权:这四大,是国内所不能容纳的,是圣贤所以战战兢兢,从早到晚没有空闲吃饭,即使休息也不敢休息的原因。从前周公因为武王是兄长,成王是君主,讨伐纣王有功,凭借亲属的身份辅佐朝政,秉持的德行深厚,圣思广博深远,极其忠诚、仁爱、孝顺、恭敬,而摄政的时候,四方国家流传谣言,背离君主出逃,在东方居住三年,依靠风雨的变化,成王感悟,如果没有遭受皇天的回应,神人的明察,恐怕周公旦的灾祸,不知道会到什么程度。至于执政,还是和召公分陕为伯,现在明公自己看待功德,谁能比得上周公旦?元康以来,宰相的祸患,危机暗中发生,来不及思考,秘密的灾祸暗中兴起,就在呼吸之间,哪里还能安然保全生命?前面的鉴戒不远,是您亲眼所见的。君子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忧患到了才醒悟,后悔也来不及了。现在如果听从王豹的这个策略,都把王侯遣送回国,向北让成都王分河为伯,成都王在邺城,明公在宛城,方圆千里,来和国内的侯伯子男,大小依次相率,结好结盟,一同辅助王室,进贡的方法,如同周朝的典章。如果符合您的旨意,可以先和成都王共同商议,虽然我才能浅薄,愿意充当使者。百里奚是秦楚的商人,一开口说话,两国得以安宁。何况王豹虽然浅陋,还是大州的纲纪,和明公在艰难时起事的主簿,自身虽然轻微但是言论未必不对,整装等待,盼望您的英明命令!司马冏接连收到两封信,才有明令批示回答道:“收到前后的陈述,都看到了您的诚恳,应当深思后施行。”掾属孙惠,也上书劝谏司马冏,大致说:“大名不能长久承担,大功不能长久担任,大权不能长久执掌,大威不能长久占据,应当思考功成身退的道理,推崇亲属,推荐亲近的人,把重任交给长沙王和成都王,行拱手礼回藩地,才足以保全自身和名声”等话。司马冏不能采用,孙惠称病最终离去。倒是见机行事。司马冏问记室曹摅道:“有人劝我放弃权力回藩地,你认为怎么样?”曹摅回答说:“大王能够处在高位思考危险,提起衣裳早点离开,是上策。”司马冏始终不能决定。恰好长沙王司马乂来访司马冏的府邸,看到案上陈列着书信,就顺手展开阅读,看到王豹的两封信,不由得发怒说:“小子竟敢离间骨肉,为什么不把他拖到铜驼下,打死了事?”司马冏听了这话,也不禁愤怒着急起来,再加上司马乂添加了几句话,好似火上浇油,更加不可遏制,就上奏请求诛杀王豹,大致说:
臣愤恨奸凶放肆叛逆,皇位坠落,和成都王、长沙王、新野王一同兴起义兵,安定恢复国家,只想为皇家效力,和至亲宗室,同心做事。没想到主簿王豹,胡乱制造不同的言论,说臣有愧于担任宰相,一定会构成危害,忧虑就在旦夕之间,想要臣和成都王分陕为伯,全部让藩王离开,向上诬蔑圣朝监督驾驭的威严,向下开启骨肉分离的趋势,诋毁在上的人,诽谤在下的人,在朝廷内进谗言,在朝廷外挑拨离间,构恶导奸,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从前孔子匡正鲁国,于是诛杀少正卯,子产辅佐郑国,先杀邓析,确实是因为扰乱名实,像赵高那样诡怪之类的人。王豹作为臣子不忠不顺不义,应当命令他到都街,按照国法来表明邪正,恭谨地奏报此事!
奏表呈上,就奉诏令依照提议,当下将王豹推出东市,用鞭子打死。王豹将死的时候,对监刑官说:“可以把我的头悬挂在大司马的门前,让它能看到外兵攻打齐王!”
却说齐王司马冏的军队到达颍阴,正与张泓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司马冏的军队失利,死亡达数千人,辎重也有一半被夺去。司马冏收集败兵,想要再战,于是分兵渡过颍水,又被张泓阻拦,无法前进。张泓于是在颍水之上列阵,日夜防守。孙辅等人也陆续会合,和张泓分别屯兵。司马冏趁夜袭击,张泓的军队不动,只有孙辅惊恐后退,逃回洛阳,到宫阙入内报告说:“齐王兵势强盛,势不可当,张泓等人已经战死了。”赵王司马伦不禁颤抖,迅速召来三个儿子司马虔以及许超入宫保卫。许超匆忙赶回,司马虔也接着到达,正赶上接到张泓的捷报,说自己击退了司马冏的军队,于是又派许超前往军前。各位看官!试想打仗出兵,全靠纪律,忽而召回,忽而派遣,怎能不让人生疑,自己挫伤锐气?司马伦的愚蠢浅陋,在这里更加明显。不过齐王司马冏并非将帅之才,还在颍上相持,一时不能攻入。张泓并且指挥军队渡过颍水,直接攻打司马冏的营地,司马冏几乎被乘虚而入,幸好部众奋力截杀,打败了张泓的部将孙髦、司马谭,张泓才退去。孙髦、司马谭部下的败兵,散归洛阳。孙秀还谎称得胜,在都城中宣告,说已经击破司马冏的营地,朝中大臣都来祝贺。不久孙会的败报又到,再也瞒不住了,吓得这个伪皇帝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如此没用,也想当皇帝,多么可笑?原来孙会与士猗、许超,出兵抵御司马颖的军队,行进到黄桥,一鼓作气,打败了司马颖的前锋军士,俘虏斩杀多达一万多人。司马颖想要退守朝歌,参军卢志进谏说:“现在我军失利,敌军刚刚得志,势必轻视我们,如果我们退缩,士气就会沮丧,不能再用。况且胜负是兵家常事,不如再挑选精兵,出奇制胜,才能够成功。”司马颖于是淘汰弱兵留下强兵,涕泣宣誓,激励众人之心,鼓足勇气再前进。孙会等人果然轻视司马颖,不再设防,等到司马颖的军队到了营前,才驱兵出战。这次接战,和前次大不相同,司马颖的军队都怀着怒气前来,好似江上的秋潮,一发不可阻挡。孙会与士猗、许超,见来军如此厉害,不由得胆战心惊,步步后退。战斗了两三个时辰,只见头颅乱滚,血肉纷飞,部下的士卒,除战死外,多半逃亡,孙会料想不妙,拨马先逃,士猗、许超相继惊恐逃走,都一口气跑回洛阳。所有的宿卫兵三万人,任他们自生自灭,无暇再问他们的下落了。孙秀见孙会等人逃回,也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召集众人商议:有人说应该收集剩余的士兵,背城一战;有人说应该毁掉宫室,诛杀异党,挟持司马伦向南去找孙旗、孟观,再图谋以后的举动。孙旗前文已经提到。孟观自从擒灭齐万年之后,从东羌校尉任内调入担任右将军,赵王司马伦篡位,命令孟观出监淝北诸军事,齐王司马冏传檄文讨伐司马伦,孟观大致懂得天文,仰望紫宫帝座,没有其他变化,还认为司马伦顺应天象,不会很快失败,因此仍然为司马伦坚守,不愿意响应司马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孙秀担心孙旗、孟观二人未必可靠,所以迟疑不决,那外面的警报,纷纷传来,不是说司马颖的军队渡过颍水,就是说司马冏的军队越过黄河。都城的将吏,人心惶惶想要变乱。左卫将军王舆,与尚书广陵公司马漼、琅琊王司马伷(第四子)。见风使舵,号召营兵七百多人,从南掖门入宫,倡议恢复正统。三部司马也乐意依从,联合一气。王舆命令三部兵分别守卫宫门,自己率领部曲到中书省,捉拿孙秀,孙秀急忙将省门关闭,不让王舆进入。王舆纵兵登墙,扔入火具,烧毁房屋,顿时烟火弥漫房间,无法靠近。孙秀与士猗、许超冒着烟跑出来,正遇到左部将军部下赵泉,挥舞着刀过来,顺手砍去,恰巧砍掉了三个头颅。又搜捕杀死孙秀的子孙孙会与前将军谢倓,黄门令骆休,司马督王潜,尚书左丞孙弼。(即孙旗的长子)
王舆返回屯驻云龙门,派人入宫禀报赵王司马伦,赶快迎接回惠帝。司马伦不得已,宣布命令说:“我被孙秀所误,激怒了二王,现在已经诛杀孙秀,可以迎接太上皇复位,我应当回归农田,不再过问朝政之事。”(他也想做太上皇吗?)命令发出后,又派亲信校尉拿着骆虞幡,到宫门外指挥停止用兵,一面带领家属,出华林东门,退回自己的府邸。王舆于是派数千甲士,前往金墉城,迎接回惠帝。惠帝与羊后一同乘车入宫,道旁的百姓,都高呼万岁,当下由惠帝亲自登上宫殿,召集百官,群臣都叩头谢罪。(还记得向司马伦劝进吗?)诏令将司马伦父子送到金墉城,派兵监守,改年号为永宁,大宴五日,并且分别派遣使臣慰劳司马冏、司马颖、司马颙三位亲王。梁王司马肜首先上表,请求诛杀司马伦父子以向天下谢罪。有诏令让百官商议,百官都同意司马肜的意见,共同请求诛杀司马伦。总算善于转变。于是派尚书袁敞持节责备司马伦,赐给他金屑酒。(请您也尝尝这美味。)司马伦喝完酒,用巾蒙住脸,边哭边喊:“孙秀误我!孙秀误我!”不久就毒发而死。做了一百天的皇帝,也算威风,不应只埋怨孙秀。司马伦的儿子司马荂、司马馥、司马虔、司马诩,一并被捕诛杀。此外像司马伦、孙秀的私党,都被斥退罢免,台省府卫,所剩无几。成都王司马颖,驰入都城,派部将赵骧、石超,前往帮助齐王司马冏,讨伐张泓等人。张泓等人听说都城已经复辟,司马伦已经被杀,无奈向司马冏乞求投降。从起兵以来六十多天,双方战死的,差不多有十万人。闾和、孙髦、张衡、伏胤等人,从戍守的地方回到洛阳,都因为罪行较重,在东市斩首。蔡璜畏罪自杀。义阳王司马威,曾经入宫夺取玉玺,惠帝记在心中,到这时对朝廷大臣说:“阿皮可恨!夺我的玉玺绶带,导致扭断我的手指,不可不杀。”阿皮是司马威的小字,于是就被杀了。东平王司马楙被免官。河间王司马颙与齐王司马冏先后进入都城,司马冏的部众约有数十万人,威震京城,又传檄文到襄淝,命令诛杀孙旗、孟观。襄阳太守宗岱,接到檄文斩杀孙旗,饶冶令空桐机,接到檄文斩杀孟观,都将首级传送到洛阳,并诛灭三族。那时孙辅、孙惔,作为孙旗的侄子,当然在街市上被斩首。不必细说了。
惠帝封赏功臣,授予齐王司马冏大司马之职,加九锡的特殊礼遇,完备的物品、典籍、策命,如同宣帝、景帝、文帝、武帝(并见前文)辅政时的旧例。成都王司马颖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授予黄钺,总领尚书事,也加九锡。河间王司马颙为侍中太尉,常山王司马乂为抚军大将军,兼领左军。晋升广陵公司马漼为王,统领尚书,加任侍中。新野公司马歆,也晋升为王,都督荆州诸军事。授予梁王司马肜太宰之职,兼任司徒。起用前司徒王戎为尚书令,王衍为河南尹,立襄阳王司马尚为皇太孙,恢复宾徒县王司马晏原来的封爵,仍然为吴王。大司马齐王司马冏,上表请求恢复张华、裴頠以及解结兄弟原来的官职,诏令让朝廷大臣商议,很久都没有决定。过了一年,才依照司马冏的请求,为张华、裴頠、解结兄弟昭雪,恢复官阶,归还原来的产业,并且派遣使者吊唁祭祀。天下人都盼望太平,都认为是拨乱反正,铲除奸逆,伸冤昭雪,从此能够重见天日了。哪知上天不保佑晋朝,内乱没有停止,东莱王司马蕤和左卫将军王舆,共同谋划谋害司马冏,突然想要发动变乱。事情提前被揭发,才导致阴谋失败。司马蕤是齐王司马冏的庶兄,向来性情暴躁,酗酒欺人,司马冏平时常被他侮辱,只因兄弟情谊,格外包容。等到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将司马蕤收押下狱,还没有施加刑罚。惠帝复位,司马蕤得以释放,听说司马冏到了洛阳,在路旁迎接。司马冏只是点头,未曾下马交谈。司马蕤愤怒地责骂道:“我因为你几乎遭受死罪,为何如此不讲兄弟情谊?”不久司马冏入朝辅政,司马蕤只担任散骑常侍,更加闷闷不乐,于是向司马冏请求开府。司马冏回答说:“武帝的儿子吴王司马晏,还没有开府,兄长暂且等待。”司马蕤听到司马冏的话,恨上加恨,于是秘密弹劾司马冏专权无道,将要成为管叔、蔡叔那样的人。惠帝当然没有回应。左卫将军王舆,自认为有复辟的大功,没有得到丰厚的赏赐,因此和司马蕤表示同情,打算在宫阙之下埋伏士兵,等司马冏入朝时,把他刺死。偏偏被司马冏得知阴谋,立即上奏,拘捕王舆斩首,诛灭他的三族,废司马蕤为庶人,迁徙到上庸。上庸内史陈钟,私下揣测司马冏的心意,将司马蕤谋害,司马冏也不再过问。司马冏虽然无情,司马蕤却是自取灭亡。因为兄弟相互残杀,于是导致诸王产生疑虑,又生出无数乱端。新野王司马歆,将要前往荆州,和司马冏一同出城拜谒陵墓,趁机悄悄对司马冏说:“成都王是至亲,一同建立大功,应当留下辅佐朝政,否则应当撤去他的兵权,不要让他生出祸端!”司马冏点头表示会意,不再回答。常山王司马乂,也和成都王拜谒陵墓,趁机对司马颖说:“天下是先帝的天下,大王应当好好维护,不要让齐王得逞!”司马颖和司马乂都是武帝的庶子,所以有这样的话。司马颖也认为是这样,回去告诉参军卢志。卢志进言说:“齐王号称百万大军,和张泓等人在颍水相持,很久没有决出胜负,大王直接渡河,率先进入都城,功劳无人能比,朝廷内外都知道。现在齐王想要和大王共同辅佐朝政,我听说两个强者不能并立,为何不借着太妃生病,请求回去探望,把重任交给齐王,能够收获众人的期望?这是今天的上策。”司马颖是武帝才人程氏所生,太妃就是指程才人。司马颖向来相信卢志的话,就依照他的建议。第二天入朝,由惠帝引到东堂,当面加以褒奖,司马颖拜谢说:“这都是大司马司马冏的功劳,臣怎能贪功呢?”说完退出去,立即上表称赞司马冏的功德,应当把政务交给他,自己陈述母亲生病,希望回去侍奉,为了终养母亲。一面匆忙收拾行装,不等回复诏令,就告辞太庙,直接乘车出东阳门,向西回到邺城。相随的只有卢志等几个人,不让军营中的人知道。就是在齐王司马冏的府第中,也只是派人送信告别,此外没有别的话。司马冏得到书信大惊,急忙骑马追赶,追到七里涧,才见到司马颖。司马颖停车话别,泪如雨下,只说太妃病情严重,深深忧虑,所以没有时间当面告辞。说完,就驱车离去,丝毫不谈时政。司马冏也回到都城,还自称是咄咄怪事。司马颖回到邺城,诏令派遣使臣再次重申前命,司马颖只接受大将军的职衔,推辞九锡的礼仪,并且上表说:“兴义的功臣,应当都封为公侯。之前大司马屯兵颍上,时间长了百姓困苦,请求运送河北的十五万斛米,赈济饥民”等等。又自己制作了八千多口棺材,立即挪用成都国的俸禄制作衣服,殓葬祭祀黄桥的死士,并安抚他们的家属,比普通战死的待遇优厚。又命令在温县埋葬赵王司马伦的部卒,有一万四千多人。各位看官听着!成都王司马颖这样的行为,都是卢志为他谋划,教他笼络人心,收集当时的声誉。果然,两河南北,都交口称赞,就是都城内外,也没有一个不称他为贤王。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虽然是矫情,也必定最终留下好名声。还有中书郎陆机,从前是赵王府中的参军,齐王司马冏进入都城后,得到司马伦接受禅让的诏书,怀疑是陆机所写,就要诛杀他,幸亏司马颖极力解救,才得以免罪。司马颖爱惜陆机的才华,后来上表请求任命他为平原内史,陆机的弟弟陆云为清河内史,晋廷自然应允,立即派遣二人赴任。陆机的友人顾荣、戴渊,对他说中原多灾多难,劝陆机回吴地。陆机感激司马颖的厚恩,并且认为司马颖有威望,可以和他建立功业,于是逗留不走。谁知道兄弟二人后来都死在司马颖手中。司马颖正在施惠百姓,礼待士人,刻意求得名声。司马冏却结党营私,只追求私欲,所有立功的将领,如葛旟、路秀、卫毅、刘真、韩泰五人,都封为县公,号称“五公”。把他们当作心腹,并在他父亲齐王司马攸的旧宅,增建高大的房屋,所有邻近的房屋,不管是公是私,全部被拆除,让大匠精心营造,规制和西宫相等。又凿通千秋门的墙,能够到达西阁,后房到处设置钟磬,前庭多次表演八佾之舞,沉溺于酒色。常常不上朝,长子司马冰被封为乐安王,次子司马英被封为济阳王,三子司马超被封为淮南王。好不容易过了一年,皇太孙又夭折了,梁王司马肜相继去世,诏令恢复常山王司马乂为长沙王,兼任骠骑将军,起用东平王司马楙为平东将军,都督徐州军事,让他镇守下邳。召回东安王司马繇,恢复他的官职爵位,司马繇被废黜迁徙到带方的事,见前文。并且任命为宗正卿,再晋升为尚书左仆射。齐王司马冏想要长久专掌国政,看到皇孙都已经死亡,成都王司马颖众望所归,如果立为皇太弟,对自己非常不利,于是上表请求立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司马覃是惠帝弟弟司马遐的长子,年龄才八岁,当即选择日子册立,入住东宫,让司马冏担任太子太师。这时,还有东海王司马越,是八王中的最后一位。是宣帝的侄子,父亲司马泰曾受封高密王。司马泰死后司马越得以继承爵位,改封东海。司马越年轻时有好名声,不羡慕富贵,恭顺得像平民。永康初年,才进入朝廷担任中书令,司马冏想要拉拢他作为帮手,晋升任命司马越为侍中,不久又授予司空的职位,兼任中书监,司马越于是渐渐得以参与政事。侍中嵇绍,看到惠帝昏庸依旧,内政归属齐王司马冏,外望归成都王司马颖,将来必定引发争端,于是上疏防止变乱,大致说:
臣听说改变以前的错误做法车子就不会倾倒,革除过去的弊端政事就不会错乱,所以生存时不忘记灭亡,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危险,这是《易经》的重要训诫。现在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在金墉城的日子,大司马不要忘记在颍上的日子,大将军不要忘记在黄桥的日子,那么祸乱的萌芽,就无从产生了。
嵇绍既已上疏,又给司马冏写信,引用唐尧虞舜住茅草屋,夏禹住低矮宫室的美事,作为规劝。司马冏虽然用谦逊的言辞答复,终究没有多少改变。那惠帝是个糊涂的人,不识好歹,即使嵇侍中上书万言,也好像没有看见没有听见,只是把它搁置在高处罢了。司马冏坐在那里接受百官朝拜,对三台发号施令,选举不公平,宠信奸佞之人办事。殿中御史桓豹,因为事情上奏,未曾先报告司马冏的府第,就被谴责斥退。南阳处士郑方,公开上书劝谏司马冏,并且陈述了五条过失,司马冏也不理会。主簿王豹正直敢言,向司马冏上书,请司马冏辞政回藩。走了一个叫豹的,又来了一个叫豹的,都可以称为豹变的君子,可惜遇到了顽固的人。书信说:
王豹听说作为臣子正直敢言,不是为了自身的缘故,而是为了安定君主、稳定时局,保存国家。所以作为臣子欺骗他的君主,刑罚不足以诛杀他,作为君主违背他的劝谏,恶谥不足以形容他。我私下思考明公虚心对待士人,开怀接纳善言,但是逆耳的话,没有被听取。王豹想到晋朝的政事逐渐缺失,从元康年间以来,宰相在位,都不能善终。现在明公平定祸乱,安定国家,如果又沿用以前失败的方法,重蹈中原翻车的覆辙,想要期望长久存在,我不敢听闻。现在河间王在关右扎根,成都王在旧魏徘徊,新野王在江汉获得大封,三面的尊贵王爷,各自凭借刚猛强盛,都统领兵马,处于险要有害的地方,明公兴起义兵讨伐叛逆,功劳盖过天下,凭借难以赏赐的功劳,挟着震主的威望,独自占据京都,专掌大权,前进就会像亢龙有悔,后退就会像庭院长满蒺藜,希望以此求得平安,不知道是否有福气,斗胆用浅陋的见解陈述愚笨的心情。从前武王讨伐纣王,封建诸侯为二伯:从陕地以东,周公主管,从陕地以西,召公主管。等到末年,四海有强大的兵力,不敢马上失去九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天下习惯了所尊奉的人。现在如果确实能遵循使用周朝的方法,以成都王为北州伯,统领河北的王侯,明公为南州伯,统领南方的官员,各自依据本职,出居在各自的地方,在外面树立德行,在内部尽忠,年终率领所统领的人向朝廷进贡,选拔良才,任命贤能,作为天子的百官,那么四海长久安宁,万国都很幸运,明公的德行,应当和周公、召公一样美好了。希望明公切实考虑有利的办法!
这封信呈上后,王豹等了十多天,没有答复,于是再上一封信说:
王豹上次上书以来,已经十二天了,而明公的大德高远,没有垂察,不赐下一个字的命令,不指示是否可行,王豹私下感到疑惑!我私下思考明公凭借大功,拥有大名,怀有大德,执掌大权:这四大,是国内所不能容纳的,是圣贤所以战战兢兢,从早到晚没有空闲吃饭,即使休息也不敢休息的原因。从前周公因为武王是兄长,成王是君主,讨伐纣王有功,凭借亲属的身份辅佐朝政,秉持的德行深厚,圣思广博深远,极其忠诚、仁爱、孝顺、恭敬,而摄政的时候,四方国家流传谣言,背离君主出逃,在东方居住三年,依靠风雨的变化,成王感悟,如果没有遭受皇天的回应,神人的明察,恐怕周公旦的灾祸,不知道会到什么程度。至于执政,还是和召公分陕为伯,现在明公自己看待功德,谁能比得上周公旦?元康以来,宰相的祸患,危机暗中发生,来不及思考,秘密的灾祸暗中兴起,就在呼吸之间,哪里还能安然保全生命?前面的鉴戒不远,是您亲眼所见的。君子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忧患到了才醒悟,后悔也来不及了。现在如果听从王豹的这个策略,都把王侯遣送回国,向北让成都王分河为伯,成都王在邺城,明公在宛城,方圆千里,来和国内的侯伯子男,大小依次相率,结好结盟,一同辅助王室,进贡的方法,如同周朝的典章。如果符合您的旨意,可以先和成都王共同商议,虽然我才能浅薄,愿意充当使者。百里奚是秦楚的商人,一开口说话,两国得以安宁。何况王豹虽然浅陋,还是大州的纲纪,和明公在艰难时起事的主簿,自身虽然轻微但是言论未必不对,整装等待,盼望您的英明命令!司马冏接连收到两封信,才有明令批示回答道:“收到前后的陈述,都看到了您的诚恳,应当深思后施行。”掾属孙惠,也上书劝谏司马冏,大致说:“大名不能长久承担,大功不能长久担任,大权不能长久执掌,大威不能长久占据,应当思考功成身退的道理,推崇亲属,推荐亲近的人,把重任交给长沙王和成都王,行拱手礼回藩地,才足以保全自身和名声”等话。司马冏不能采用,孙惠称病最终离去。倒是见机行事。司马冏问记室曹摅道:“有人劝我放弃权力回藩地,你认为怎么样?”曹摅回答说:“大王能够处在高位思考危险,提起衣裳早点离开,是上策。”司马冏始终不能决定。恰好长沙王司马乂来访司马冏的府邸,看到案上陈列着书信,就顺手展开阅读,看到王豹的两封信,不由得发怒说:“小子竟敢离间骨肉,为什么不把他拖到铜驼下,打死了事?”司马冏听了这话,也不禁愤怒着急起来,再加上司马乂添加了几句话,好似火上浇油,更加不可遏制,就上奏请求诛杀王豹,大致说:
臣愤恨奸凶放肆叛逆,皇位坠落,和成都王、长沙王、新野王一同兴起义兵,安定恢复国家,只想为皇家效力,和至亲宗室,同心做事。没想到主簿王豹,胡乱制造不同的言论,说臣有愧于担任宰相,一定会构成危害,忧虑就在旦夕之间,想要臣和成都王分陕为伯,全部让藩王离开,向上诬蔑圣朝监督驾驭的威严,向下开启骨肉分离的趋势,诋毁在上的人,诽谤在下的人,在朝廷内进谗言,在朝廷外挑拨离间,构恶导奸,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从前孔子匡正鲁国,于是诛杀少正卯,子产辅佐郑国,先杀邓析,确实是因为扰乱名实,像赵高那样诡怪之类的人。王豹作为臣子不忠不顺不义,应当命令他到都街,按照国法来表明邪正,恭谨地奏报此事!
奏表呈上,就奉诏令依照提议,当下将王豹推出东市,用鞭子打死。王豹将死的时候,对监刑官说:“可以把我的头悬挂在大司马的门前,让它能看到外兵攻打齐王!”
乱世皇妃之青君传 穿成侯门主母,摄政王非要娶我 战锤40k霜刃之间 兼职男模的我不可能是超凡者 文娱:我的明星女友又甜又御 你惹他干嘛,他连仙界都敢踏平! 往后余生,只要你 悟性逆天,我在光之国吓哭泰罗 顶上无上大剑豪!爆斩五老星! 求生游戏:食物链顶端的男人 抗战:从建立特种部队开始 每天都在和大佬撒娇 某诸天的玩家 毒宠 民俗文字游戏 一尸两命?阴鸷大佬把她坟挖了! 叫我一声龙公 重生:三千块进股市,挣了三千亿 异能都市:命运交响 对弈江山
Kpl最婊男选手陆衍的择偶标准是长得比我好看的,妲己玩的比我骚的。步谣无语吐槽你果然不喜欢人类。点开游戏界面,看到一条亲密关系申请队长申请成为你的恋人。步谣懵了,这是几个意思?骂我不是人?如果您喜欢玩转电竞大神萌妻带回家,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自从村子里出了个杨小宝,乡村生活开始丰富了起来。比如帮马寡妇家里打打旱井。帮美女丽丽赶跑追求她的流氓。帮隔壁雪梅婶婶治愈多年不育的顽疾。帮村里修通了通往镇上的大路。乡亲们,姐妹们,我杨小宝来了!...
又一位加入穿越大军的中年的故事如果您喜欢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我本无心争天下,奈何天下迫我争。一次古墓的塌方,灵魂穿越千年。隋初年,帝国初建。洛都世家庶子,惨遭逐出家门。满腹才华,却九品中正盛行,仕途无望。前有北方战败征兵之险,后有家族阴谋祸害之危。重重危机之下,又有种种奇异围绕。爱恨情仇,家国天下,人生重重波折。且看主角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巅峰。本书热血,风趣,略有YY。江山盛...
开局零天赋杂灵根?很好,点满。上来没有新手大礼包,谁也打不过?很好,把秒杀给我打开。师傅你快死了?很好,不对不好!师傅你快醒醒,九转金丹我给你拿来了!真简介陈玄清有个烦恼。别人在疯狂修炼时他在等外挂充能。别人在顿悟秘籍时他在等外挂充能。别人在赚灵石时他还在等外挂充能终于,一年期已满,陈玄清笑了!来来来,之前跟我叫嚣的那个,就特么你叫邪剑仙是吧?如果您喜欢希望你对修仙也是这个态度,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简介彪悍兵王周天回归都市,美女纷纷暗送秋波!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他不羁的外表之下,心底热血未冷,当昔日兄弟有难,组织召唤,他再次出征,一双铁拳,再战天下!如果您喜欢撩妹兵王在都市,别忘记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