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马歇尔觉得已难以控制自己的行动,连走路也不正常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莫名其妙地起步,冲到人行道上,撞伤什么人。他发现自己在内心里已成了一个病人,他正从一个长梦中醒来。或许应该说,是回忆使马歇尔第一次获得了生命的激情。虽然这激情被灵魂和肉体撕裂着,咬扯着,扭曲着,成为一种盲目力量的冲撞。
不管怎么样,常态的沉沦生活毕竟是出现了裂口,马歇尔由此落入一种真实的内心体验中。只是在这种体验中,时间才在回溯下沉积为一种可触摸的、实在的东西。它一方面挤压着马歇尔,使他无可逃遁;一方面为马歇尔启示着新的空间,那是由心灵的空间蕴含着的外部空间。
毫无疑问,人的生存性就是时间性,然而如果没有时间的中断,人就无法体验时间,就像没有生命的边缘状态人无法体验生命一样;而回忆,正是一种时间的中断。
人们是那么容易沉湎于生活的常态,在日常的、沉沦的生活中随时间流去,在时间中却没有时间意识。更具体地说,自然时间总是均匀流逝的,当人们只是生活在自然时间中,即使有过去、现在、将来的抽象时间概念,也仍然不可能真实地体验到时间。只有常态生活的断裂,文明累积起来的包裹着人的层层外在的社会关系在断裂中脱落,内心的时间节奏和外在的时间节奏骤然脱节,人真实地直面自己,在回忆、想象、期待中逗留于自己心灵的空间、时间,才挣脱过去的因循惯性、将来的虚幻性和现在的遮蔽性的常态,进入当下、此时、瞬息。
因而当下,亦即此时、瞬息,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即不是那种以现实性的刻度为标志的时间概念,否则,它就消失在时间的链条中了,成为当下(此时、瞬息)的遮蔽。它也不只是流动、返回,即不只是凝结过去和未来的那一点,因为仅仅是时间的线性的回复仍然达不到当下的敞开。
当下(此时、瞬息)直接关联着人的存在的直接性和人的心灵最深处的东西,是深层心理时间的注入,是生命整体的涌现、直呈,因而是一种时间的空间化。它凝结着时间亦即生命的回溯与超越、扩展与深化,是心理时间和历史时间的直接转换,是创造即新的东西的生成。
回忆正是在这里获得了它的形而上的意义。或者换一个角度说,只有从当下的角度亦即从时间的空间化的角度去理解回忆,回忆对于人的生存才是有意义的。
对于马歇尔来说,常态生活出现裂口,曾带给他一种真实的可能性,即打开他从未直面过的心灵的空间,这心灵的空间连接着走向世界的新的道路。可惜,这可能性还远不是现实性。马歇尔终归没能走出去。爱的回忆终归没能走出死亡的黑影。
4
遗忘真像一个正在干涸的泥潭,它每缩小一点,都更深地固守着它的中心地带。正是在那里,死亡把爱的回忆深深地拖住。
马歇尔不记得辛西娅的母亲死了——十五年前当他和辛西娅在一起时就死了。重逢后马歇尔的第一句话便陷入了事实的混乱。尽管辛西娅反复地提示,他自己也不断地试图回到这个话题并拼命想弄清事实的真相,却仍然什么也回忆不起来。有一会儿,他似乎终于想起了辛西娅母亲的样子,想起了他和她撞见时争吵的细节。实际上在他脑子里浮现出来的、他以为是他回忆起来了的东西,只是被他的现实的意识制造出来的假象。这假象基于一个真实的缘由:辛西娅的母亲反对辛西娅同他来往。
直到分手后收到辛西娅的那两封信。那两封信不仅揭示了他遗忘的事实,而且实际上揭示了他之所以遗忘的原因。无论是事实本身,还是原因,都使他胆战心惊。在头一封信中,辛西娅谈到她的母亲。信的全部内容几乎就是这一段话:“你们彼此憎恨,而彼此又非常好奇。……在她死的那天,你听到了关于她的情况,径直走进她的卧房,虽然在几个小时之前,这个可怜的女人还在那个床上。你们俩不算真正见面,就是除了那一次,而你们从来也没有谈过话。”马歇尔仍然什么都想不起来,尤其是她“母亲的卧房”!关于卧房,自从同辛西娅重逢,辛西娅已多次提到卧房,而他却怎么也记不得了。他写信要辛西娅再谈一些情况,尤其问到她的母亲的卧房。辛西娅回了最后一封信。辛西娅告诉他——那天,她的母亲得暴病死了,脸可怕极了,眼睛凸出。晚上他去了。他要照应她,问她母亲死的情形。然后他安慰她,坚持要在她的母亲死去的床上睡觉。他俩一起睡觉的时候,他又反复地问她:她的母亲的眼睛像什么,是什么样子……这时,马歇尔才真的“回忆”起了十五年前的一切。死亡竟像一个黑洞吞蚀了他的记忆。
记忆是在死亡中失去的,也只能在对死亡的正视中重新得到。被记忆深深掩埋了的辛西娅母亲的死及其卧房,实际上是一个显现着的直观的象征。它表达了一个咒语般的事实:在死亡中,爱才是真实的。或者说,爱只有克服自己对死亡的恐惧,才能证实自己的真实性。在这里,死亡分明是人的生存不能抹去的深阔背景,亦即,爱消失于死亡,也凸现于死亡。年轻的马歇尔,在十五年前的那一瞬间,是被什么样的激情所支配,用一个闪念、一个越出常轨的惊人的举动,接近了这自生自灭的奥秘!
人是从自然中走出来的。更具体地说,人是靠性欲所包孕的爱走出各种原始的自然关系,确定人的关系,并在这种人的关系中成其为人的。厄洛斯(eros)作为对合一的欲望因此成为人的最基本的情结。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借阿里斯托芬之口讲述的那个关于爱的本质的美丽故事,是用寓言的形式将这深藏的情结昭示于人。
因而爱的回忆是不应该遗忘的。人固守着对爱的回忆,就像固守着生命的源头。无论走多么久、多么远,它都在夜的寒冷中温暖着你。人可以在黑暗中行走,哪怕走得艰难,却不能没有温暖。温暖永远是比光亮更基本的需要。毋宁说,温暖即是在冥冥之中发光的。柏拉图用关于“洞穴”的寓言,描绘照明的过程和获得哲学眼光的过程,喻示人必须从智力的黑暗进入智力的光明,即使在这一过程中,温暖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逐渐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转向光源的过程,那么只要有了温暖,就可能在理解中转向光源,转向太阳。没有温暖的光,是虚假的、外在的,温暖才直接和生命相联系。
我们因而可以说,爱即生命。
这个爱,是性爱。它不是指性快感,指本来意义上的生殖和种的繁衍,它还蕴含着人的生存的最原始、最深层的欲望——一种形而上的欲望。它应该是以对生命整体的追逐作为自己的原动力和永恒的目的的。这既是人类的命运,也是个体的命运。它因而包含着死,是生死的同一。死由此成为生命的根,维系着生命的沿革,生死的纠缠即生死同时也因此成为人与生俱来的命运。这一认识使自我调节乃至自我调节造成的超越、升华变成人的内在机制,变成生命自身的需要。
但还有直接腐蚀着、毁坏着生命的死。这是一种死——活之间的不死不活的状况,即活着的死亡——只是在理解了整部作品以后,在紧紧地追踪了被掩埋在记忆最深处的辛西娅母亲的死及其卧房的象征意义之后,“爱与死”的隐喻意义,才在最初的、凝聚的感觉的弥散中,具体地浮现了出来。于是整部小说,作者娓娓叙述的一个平淡的故事,竟成为一个扩大了的“语境”;而一个非精心设计的小说结构,一个仿佛就是截取的日常生活本身的小说结构,竟成为一个暗示的体系——即在“寻常事物的联系网”中建立起“蕴含的潜在范围”,它好似一层滤纸或一把筛子,不仅选择,而且还强调基本主体的新的方面(参阅保罗·利科:《隐喻与解释学的中心问题》)。
马歇尔从来就没有真实地爱过。属于他的生活,或者更准确地说,他随波逐流的生活,是在整个物质文明上建立起来的理智、平静、合乎道德、充满秩序的正常生活。这种生活的表面具有纯精神的特征,以致使人失去活力,也包括失去性欲,失去生命的冲动形式。他和他的妻子弗朗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他们的爱是朋友或伴侣之间的爱,一点情欲支配的东西……也没有。”
相反,只是在妓女这一赤裸裸的性对象中,成熟的马歇尔,才保留着一点残缺的对生命冲动的感受和记忆。
纯粹的、赤裸裸的性——是死。
没有它而纯粹的精神——也是死。
这就是人类为什么需要爱。
对马歇尔或人类来说,“辛西娅——弗朗”,这两种极而言之的情况,都是死的迹象。要不死,只有爱——即保留性,而又去掉性的直接性,或者把性提高到精神,或者让精神携带着生命整体的原始冲动和创造的激情。
性爱其实就是还原到自然,它因而是“人”的死去。这是一种在瞬间达到的还原。它的短暂如同用一口气去划破平静的水面。在那一刻,文明的矫饰一点点死去,观念一点点死去,除了道德、理性的正常观念,还包括病态、变态即所谓性解放等人为的观念。这个死直接包孕着生的可能性,就像自然包孕着人的诞生的可能性一样。它由此成为打破不死不活的状况的契机。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抓住这契机,都能还原到自然从而在真实的爱中获得新生的。
马歇尔的爱,从一开始就没有从死亡中诞生过。这个死亡,不是爱即生命的背景,而是直接腐蚀着、毁坏着生命的活着的死亡。
爱原本是性的生殖力量,它是足以同作为性的否定力量的死亡相抗衡的。它应该能使爱的回忆从死亡的黑影中走出来,可惜,马歇尔从来没有把他和辛西娅的关系提高到精神。十五年前的激情,纯然是青春的幻梦;十五年后再度出现的激情,仅只是被文明的常态窒息、但不曾死灭的性爱的冲动。于是一个被强制唤醒的回忆,同被阉割了的爱一样,已失去它本然的意义。
辛西娅真实地爱过。贫穷使她沦为妓女,但贫穷并不能开脱她沦为妓女从而变成性欲的纯粹形式的事实。这事实至少表明她是自甘沉沦的,表明她曾随波逐流在另一种不死不活的状况中。直到她用一次真实的爱超出这不死不活的状况。
当十五年后她与马歇尔重逢时,她清楚地记得十五年前的邂逅,她能说出所有的细节,说出他们一起经历的一切。面对马歇尔的遗忘,她说:“我对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一个时期我是爱你的,这一时期同我前前后后所经历的事都很不一样。我回顾起来,记得一清二楚。奇怪的是你记不得。”她努力想去唤醒马歇尔的回忆,终于发现这个努力毫无意义,马歇尔要求于她的与其他男人要求于她的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她的爱的回忆是虚幻的。
因而除了真的消失,除了强制性遗忘,还应该有第三种遗忘,即用美丽的想象的光圈把事实变得虚幻从而将事实遗忘掉。辛西娅对十五年前事实的回忆其实正是这一种遗忘。十五年来,她和马歇尔曾相爱的美丽的想象真实地支撑着她,是她的沉沦的生活、她的不死不活的状况的生之希望。而现在希望死去了。她拒绝接受马歇尔的一切馈赠,拒绝迎着马歇尔生命本能的冲动再度投入马歇尔的怀抱,用这拒绝证明她曾拥有的爱是真实的,同时也用这拒绝证明她有勇气正视过去的希望的死去。她的离去,是她再生的希望的升起。
爱的回忆是不会被遗忘的。有过爱的辛西娅去哪儿了呢?当马歇尔终于还是消失于沉沦的现实、消失于活着的死亡时,他毕竟给了读者一个在遗忘的泥潭中挣扎过、沉浮过的回忆的眼光。读者不得不顺着这眼光去寻找辛西娅。于是整部小说都退隐到了黑暗里,只有一点温暖的光亮遥远地闪烁着。
欧茨这位以“心理现实主义”而闻名于世界的女作家,就像在她的其他作品中一样,在这里留下了一个日常生活的平凡的奥秘:我是谁?她们问,我能相信什么?
1987年6月
余心有碍(双重生) 悍妻之寡妇有喜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重生之幸福在九五 光谷的爱情故事 情陷极品美女上司:无限诱惑 都市极品系统 异世邪神 驱魔王妃 豪门龙婿 只手遮天 首富大佬的佛系小娇妻[穿书] 难言之欲(H) 绿茶女配真的不想红 重生之机甲大师 娱乐有属性 斗神天下 藏起来 甜妻驾到:霍总别生气 萌萌集7:眷念的一瞥
一朝穿越,锦衣玉食?丫鬟成群?别想太多,吃了这顿还有下顿就不错了,怎么办?只好自己亲自动手,丰衣足食了如果您喜欢春风拂晓来种田,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quot隐婚三年,他跟心爱的女人另筑爱巢,她却夜夜独守空房。乔瑾夏不堪忍受老公冷暴力,下药强攻,以为有了宝宝就能留住他的心。谁知,终究抵不过他变心,最终离婚收场。本以为就此解脱,可某...
红袖读书首届全球征文大赛参赛作品如果您喜欢快穿之系统总是在坑我,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关于都市之剑祖归来前世,因被人设计,变成人人嫌弃的残废,为了不拖累妹妹,他选择了自杀,却不料,魂穿修真世界。八千年后,一次意外,他再次回到了地球。回到了那个,依然残破的小屋。这一次,龙睁眼,必翻江倒海!...
关于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的皇妃生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她是在山里野蛮生长的姑娘,若没有那道传告天下的选秀圣旨,可能一辈子连墨白县都去不了。野丫头做梦都只敢梦想留在京城给人做工,攒点小钱好过活,没想到绣芳宫一场巧遇,竟然成了六品御女,杨晴翠做梦都要笑醒了再难也比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强啊!初初进宫的杨晴翠,吃饱穿暖已是万分知足,从没想过自己的未来将是那样的精彩广阔注1女主一开始没啥大觉悟,马斯洛需求还在最底层,需要一步步成长。2架空王朝,制度是各朝代混搭出来的,三省六部六寺四监,还有门阀推选遗风,但已经有了科举,并且份量日益加重,因此会出现礼部尚书是少年时候举孝廉出身这种情况。能力有限,角色对谈时提到的历史人物从先秦到明清都可能出现,考据勿究。3人物年龄按古代走4美人,皇帝和女主以及多数配角都是美人,颜狗受不了丑人。...
一个女人睡着倒在一个男人的怀里是一个故事,但如果是一个睡着的男人倒在了女人的怀里那就可能是一个事故了。身怀隐士传承与医术的萧子山入世寻找突破之机,阴差阳错在飞机上的一场偶遇,让他从此开启了...